第168章 计划

至于种子繁殖的话,秋冬季播种的茶籽还不需要像春季那般,进行特殊的处理。

于是待到三日后,也是林立文回到府城的第二日,林立文便来到了刺史府,将他所做好的茶树种植计划书交于了刘刺史。

“辛苦林大人了。”刘刺史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然后一边接过文书,一边对着林立文说道。

要知道在林立文等一行人在唐主事带路下,前脚刚驾着马车离开府城去到各县城巡查时,后脚便有人将他的行动告知到了刺史府来。

“插杆种植?茶树竟然也能这般种植的吗?”在看完林立文所制的茶树种植计划书后,刘刺史满脸的惊讶。

皇朝的刺史跟刺史,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不单单是上中下三等府州导致的当地刺史的官职品级与俸禄上,还有仕途前景与银钱收入。

是的,就是直白的银钱收入。

在时下,不管是府州还是县城,只要是一地主官都会有一部分的灰色地带的收入。而这一部分的收入,其实还是朝廷默许的。

就好比拿林立文刚穿越来时的衡县来说,衡县一县衙的在职官吏规制上就只有那么多,可实际上要维持一整个县衙的治安管理规范等,那么点人手肯定是不够的。

衡县县衙的实际工作人员,其实更是朝廷规制上的数倍之多。那么多出来的这许多的人,他们的薪酬从哪来?没有编制的情况下,朝廷是不可能发放俸禄的。至于这些人,便是给官府做事,想来也没人能大方无私到白做工的程度。

到最后,其实还得当地的主官想办法。朝廷也是知晓这些,所以才会默许这种灰色地带的出现。

因此地方上的政绩,不管是何名目,其实都逃不开其最终的目的——税银。

朝廷需要税银,增强国力。各地官府也需要税银,因为他们不仅有一大批的人要养。甚至税银征收不上来,弄不好还要遭到朝廷的问责吃罪。

于是好的府州县城,官员们自是抢着去做。而下等府州,县城等,那些官员们可谓是人人避之不及。

就好比当初的景县。

景县便是因为湖田水患之害,导致地里根本无法种植农作物。于是老百姓跑了,税银自然征收不上来,导致当时的官府府衙里,真就没几个官吏在。而彭县令作为一县的县令,当时他家里的好些事,那都得自家人去动手做的。

益州这地方便又大相同了。

对比起林立文曾经去过的西州,吉州,牧州等地,益州是最为富庶的。

而作为它富庶的主要经济支撑——茶叶,刘刺史自是十分的上心。对于茶树种植上的一些事情,他也是有些了解的。

林立文:“茶树确是可以插杆种植的。”

针对于茶树插杆种植与茶籽育苗的不同之处,林立文随后也简单的讲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