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底气

他们这村子这两年甘蔗种植的比较多,所以去年年底,镇子上的一家人便办了一个制糖坊。

而如这种镇子上的小作坊,招人通常都是一阵一阵的。

最开始的时候,糖坊要的人也不多。但是在前些日子甘蔗进入成熟期后,糖坊那边能收来价格较去年更为便宜的许多甘蔗后,立刻便大批量的招工了。

此时水稻已经收割完毕,地里的农忙基本过去了,于是村子里好些人便去那里寻短工做了。

且他们这镇子上,如今除了糖坊,还有米粉坊,各种果酱坊……

要说这个果酱坊啊,也是去年年底镇子上才有的。是商者们为了节省时下因运输不便而导致的路途上的各种耗费,他们便索性在一些果木较多的地方,开办个小工坊。将当地收来的水果,如柰和梨子等这一类的制作成果酱后,再运输回去。

毕竟在制作果糖时和一些点心里所需的一些配料,所用到的果子也需得先将其做成果酱才可。

在这般情况下,即便这些个工坊的规模都不算大,但需要招的工人便也不少。

“银钱给的也不少呢!”老妇还言道。

要知道在过去,百姓地里粮食不够食用,他们自然就无能力再去消费别的。所以在市场经济这一块,抛开跟民生必需品这一块的其余商品,消费的主力军便是贵人们。

但贵人们再是如何的有钱,他们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如普通老百姓的。

商者们为了挣来更多的银钱,他们便只能想尽办增加其中的利润,比如改善商品的品质等等……其实要单论这种做法的话,本身并非是坏事。但对时下来讲,便会导致一种必然的结果。那便是商品越发的讲究,品质更进一步的提升……都会造成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于是普通的老百姓便越发消费不起。

所以出色的商品在时下并不是没有,只是它们都成了贵人阶级才能享受得起的奢侈品。

老百姓莫说享用了,便是连见都未曾能见到。

然这样的经济市场,在林立文看来,它是病态的。

贵人们数量过少,普通百姓们又消费不起,那么商品的生产量便不可能跟得上来。这时候,人力这一块,便也越发的成为了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时候,林立文便只能把手里的各种技艺大肆的送出去。

他给出去的这些技艺确实都是一些极好的技艺,单只看前期京中贵人们的追捧便可知晓。商者们追逐利益,瞧见了里面的商机自然就会动心。

而林立文给的越随意,得了他技艺方子的人便越多。

这些人在得了林立文给的技艺方子后,除了自己享用外,当然更是要拿着它们去挣来银钱的。

也别看贵人与贵人同处一阶级,商者与商者又同处一阶级,但实际上,他们彼此之前是绝对有竞争关系的。

再者林立文这技艺给的也不止是商者与贵人,老百姓也学了去。所以便是前面两个阶级肯商谈妥协,达成某种一致,也架不住普通百姓里也有人会制作。

而这若只是一个两个的百姓,他们或许还能有手段控制。但因着林立文给方子的大方随意,他们便是想控制都不成。

等到这些人竞争起来了,再想如以前的商品那般的奇货可居自是不可能的了,走量才是这些商品的必然归宿。

这量一走,原材料的需求自是大大增加,百姓地里的产出便都能售卖出去。而在人力这一块,它的需求量自也是跟着增加不少。

偏人力跟原材料不一样的一点便在于,短时间内,人口的增长是不可能大幅度攀升的。

而市场便是这样,不管是哪一样,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它才能越发的值钱。

镇子上如今便是这样,因着好几个工坊都同时要人,工钱这一块自是不能给的太低。

所以若不是老妇如今年纪大了,腿脚有些不便,她其实也想去寻个短工做的。便是力气活她做不来,可是清洗果子与切块熬煮等活,老妇自认还是可以的。

如老妇说的那般,一直到天擦黑时,四郎的家人们这才赶回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