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赋税

十亩地,此刻一共收获稻谷四千一百六十斤有余!

亩产第一次破四百斤的高产量,委实狠狠惊了一把在场的所有人。

崔刺史欢喜到不行了,连连对着林立文夸了又夸。

夸了好一番后,平静些许的崔刺史便开口问道:“大郎,你这般收割,可是也要试种那再生稻?”经过上次林立文细致的解说后,崔刺史瞧着地里收割时留下一大截的植株,立刻就联想到了再生稻。

“大人,此地正是也要试种再生稻。”林立文在府城生活好歹几个月了,又仔细观察过当地的气候,觉得本地所种植的中稻也有一定希望在此种植成功再生稻。

“甚好!”崔刺史很是高兴的还说道:“先前过来时,我瞧着早先那些田地里的作物,长势也很不错!”

再生稻且不说了,都已经抽穗出一大片。饶是崔刺史再不懂农事,也能看出来其成功性很大了。

至于稻稻套作与稻豆套作,以及后面再度插秧种植下来的第二季稻的那些稻田里,眼下全都是绿油油的一片,让人瞧见了心里便欢喜。

崔刺史更知晓,林立文这次种植成功后能带给他的是什么。因此崔刺史现在是越看林立文越喜欢,语气格外和蔼可亲的对林立文说道:“大郎,后面若是还有什么需要本官协助的,你只管来寻我!”

“多谢大人!”林立文笑着说道:“此次水稻两收试种,若非能得大人这般全力相助,委实难以成功。”

这话果然又哄得崔刺史哈哈大笑。

待到回到刺史府时,崔刺史面上仍能让人瞧出他此时的心情甚好:“士昭,如今你觉得林立文此人如何?”

“此人有才,且为人很是不错。”冯文书张嘴也夸道。

自打林立文来了牧州后,崔刺史只除了最开始的拨款银钱三百两,后面林立文完全未让崔刺史帮忙过。可是种植成功后,功绩对方却没少往崔刺史身上放。那么作为崔刺史的心腹幕僚,利益也是相关者,冯文书委实也很难不去喜欢这样的人。

“他这是聪明。”崔刺史笑着点了点头,很是认同了冯文书的话。然而他此刻脑海中,想到的却是去年林立文刚从吉州成功推广棉花种植回来一事。

那时候,林立文身上还带着朝中王党的标签。

作为朝中政敌,为了压制王党的崛起,崔氏派系委实没少反对永兴帝提拔林立文。尤其是林立文刚从吉州立了大功回来时,崔氏一党更是坚决反对林立文成为屯田司主官。

别小瞧了如今的屯田司,它已不再是前朝时期只有虚职的部门了。永兴帝从继位的那一年起,朝中百官便感受到了他对农事的重视度。

而作为掌管朝中户部的崔党还比旁人更清楚,永兴帝之所以这么对农事重视,不仅仅是为着民生,更是为着一项即将到来的有关于赋税征收的政令。

现如今皇朝所使用的税收政令是有点类似于秦朝时期的“户调法”,朝廷赋税是以户为单位对老百姓进行增收的。这就导致会出现一个现象,老百姓们为了能少上缴赋税,便尽可能的不去分家。

而百姓不肯分家,朝廷能增收上来的赋税便有限。因此,这项赋税增收的政策,在永兴帝看来是急需要改革的。

可如赋税征收这种大动作的政策改革,永兴帝必然是不能贸贸然便去改动的。

所以永兴帝才会格外的重视农事,这就跟朝廷之前鼓励老百姓开荒是一个道理,它不单单只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好。对统治者而言,多收来赋税从而增强国力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