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六零重组家庭 骊偃 4048 字 4个月前

第211章

过两天中秋, 学校放假,赵恪和苏梅从车站出来, 去市一中接顾丹雪。

殊不知, 他们这边刚走,又一辆挂着海岛部队牌子的吉普开了过来。

车子在火车站广场停下,一身军装的高大男子推门下车, 一边抬腕看表, 一边急匆匆往出站口走去。

“爸!”

男子抬头,出站口一侧站着一个13、4岁的少女, 五官出挑, 皮肤瓷白, 身穿一件白衬衣, 衣摆规矩地扎在纤细的腰间, 裙子长及脚踝, 露着‘懒汉鞋’的一抹白边。

“小灵?”五年不见,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有了几分少女的娇俏模样,郭大成怔忡了一瞬, 快步穿过人群, 提起郭灵身边的行李, “到一会儿了吗?”

“刚到。”郭灵眯眼笑道, “你工作忙, 其实不用过来接。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郭成看着到他胸口的闺女, 一时感慨良多:“一晃眼你都离家五年, 长这么大了……”

五年前, 董团长调任到云省边境,闺女提出想跟过去尽孝, 说董团长出事,多少有她的原因。

事情的大概,他也找人了解了,董团长调任背后有顾家的手笔,原因跟赵瑜在京市被闺女拐带有关。为此,这几年,他一直兢兢业业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让赵恪抓不住把柄。

闺女要跟董团长夫妻走,他是不赞成的,出了这么大的事,仕途尽毁,董团心里能对闺女没有半点埋怨?只是彼时妻子在家闹得厉害,他也怕闺女脑子一热,再次对怀孕的妻子出手。

“回来就好,学校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走吧,我带你过去考试。”

郭灵学习成绩不错,中间跳了两级,今年上高二。

孩子一说边境的师资力量不行,最后冲刺的两年,她想回来上学。出于愧疚,郭大成二话没说,就拿着闺女连年的成绩单托人找到了市一高的校长。

张校长清楚在那样的环境里试卷考到八九十分,有多难,遂很是惜才地对郭大成道:“先让孩子回来吧,回来考试,达不到我校的录取分数,我推荐她去三高。”

三高的师资力量和升学率虽不如一高、二高,比着县级市的学校却好多了,更遑论边境。

至于郭灵为啥要等开学了,才说要转回来,谁也没有问。

校长只当是那边学校见到一个好苗子,不愿意放人。

郭大成则是觉得闺女多半在董家受了委屈,所以才突然要转过来。

……

赵恪开车到一高,还没放学。

将车停在学校对面,赵恪扶着苏梅下车,两人穿过马路到了校门口,门卫室看门的大爷一见赵恪,便乐呵呵拿出了登记本:“还有20多分钟放学,进屋等会儿?”

赵恪写下来访时间,工作单位,姓名,收起笔,掏了包烟连同登记本一起递给他:“不用了,我们去看看舅妈。今儿您老怎么过来了?”

老人是刘家旁支的族人,上一任校长,退休后闲不住,就来这边看大门了。

因为不要工资,学校又请了位退伍兵,平常那位在的时间要多些。

“小张说从云省边境转来位女学生,我闲着没事,过来看看。”

赵恪点点头,没有多想,跟老人又寒暄了几句,就进了校门,牵着苏梅往办公楼走去。

刘舅妈教高一的语文,这会儿没课。

见两人进来,忙放下手里批改的作业,起身拉开一旁的椅子,扶了苏梅坐下,“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

市里有去镇上的车,从镇上到军区这两年也通公交了,两人不惯孩子,顾丹雪往常放假都是跟大院的孩子一起坐车回去,除了碰巧,一般不接送。

赵恪:“办点事。”带着图纸,未免节外生枝,小黑蛋走前便没去刘家告别。

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遂赵恪直接含糊了过去。

“哦。”刘舅妈打开书桌小柜,拿了瓶红糖出来,给苏梅冲了杯红糖茶,给赵恪倒了杯白开水,转而说起了秋收。

他们家家户户院里种的土豆、红薯、玉米熟了,这两天孩子们在家里忙活着,只等收完家里的那点地就去军区帮忙。

“近来军区查的紧,”赵恪拒绝道,“秋收我找战友帮忙,别让孩子们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