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乔蕴没有获奖,但《不要说话》依旧刷足了存在感,它获得了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杨家父子是今晚最大的赢家。

当晚散会之后,杨天赐父子请韩臻和乔蕴小酌,杨恺真诚地举起酒杯:“没有韩老师和乔老师雪中送炭,就不会有《不要说话》的今天,是你们成全了我们。这杯酒我敬你们。”

韩臻说:“应该说要感谢你们,给了我们参与这么好的作品机会。希望以后遇到合适的本子,还能想着我们。”

乔蕴也笑嘻嘻地说:“杨导,以后成了大导,可别忘了我们啊。”

“忘不了,只要角色合适,肯定跟你们联系。”杨恺说。

韩臻又给杨天赐敬酒:“杨老师,以后还有合适的项目,也请记得告诉我,我还想再搭一回顺风车。”

杨天赐非常爽快地答应:“没问题。”

其实韩臻只是随口提一句,其实也没真抱多大希望,以他们父子现在的身家和名气,投资商那是上赶着要给他们送钱。

没想到酒过三巡之后,杨天赐认真说了起来:“其实我们最近还真在筹备一个项目,大概要到明年才能上了。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

韩臻一听,打起精神:“杨老师说说是什么项目。”

“我正在写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剧本,题材很常见,但问题很沉重,对票房我真不太乐观。”杨天赐叹息说。

电影人一向都是关心社会问题、人性与爱等话题的,这也是电影的艺术价值所在,所以每年都会产出很多文艺片,但往往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这对韩臻来说就比较尴尬了,他也是个有艺术追求的人,如果不是债务缠身,他挺乐意投资这些电影的,可他现在得赚钱还债,没有余力去为艺术奉献,所以对于杨天赐的邀请,他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一旁的乔蕴赶紧说:“虽然是个很常见的题材,但相信杨老师肯定能写出新意来。韩哥可以等看到剧本再做决定。”

杨天赐点头说:“对,等我写完了剧本给你们看吧。现在也不急着给我答复,况且我的预算也没做出来。”

韩臻感激地看了乔蕴一眼,说:“好,那就静候杨老师的好消息了。”

作者有话要说:卡文,只写了这么点,本来想着明天更吧,但明天多半不会写五六千字,怕养成惰性,还是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