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随便与好玩 诸事皆宜 975 字 2022-09-13

第8章 请为以下段落添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施年的妈妈付宜曾经是一名记者,怀上施年后,注重教育的她就辞了职专门在家带孩子,十余年来从未假手于人。

那两年正是迈入21世纪以来纸媒业最繁荣的时期,尚未去写剧本的施正国还在一家不小的杂志社做主编,每天加班应酬忙得焦头烂额,几乎没空陪家人。

因此施年的童年是从小区里热热闹闹的中庭花园开始的。

付宜每天早晨和傍晚会推着他去楼下花园里散步,让他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顺便听一听外面的声音。

在这里,她认识了刚从文工团家属院搬出来的岑婉萍和杨流,施年认识了大他十个月的哥哥杨司乐。

其实说“认识”都过于牵强了,毕竟那时候杨司乐才刚满周岁,施年也只有两个多月大。一长一短俩小孩儿不过是两团能同时躺进一辆婴儿车里呼呼大睡的奶味儿大福,根本记不了事。

但让付宜诧异的是,平常身边稍微有点动静就爱咿咿呀呀嚎啕大哭的施年,竟然可以呆在杨司乐身边安安静静地打盹,直到散完步岑婉萍把自家小孩抱走。

更不可思议的是,施年一岁时学说话,开口讲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第二个词就是“洋洋”(虽然听起来像“丫丫”)。

他每念一次“洋洋”,就会咧开刚冒出牙齿的嘴巴憨憨地笑一下,然后抬手抓一抓自己身上的小被子,表示鼓掌。施正国对此非常震惊,甚至跟公司请了假飞奔回家,只为让儿子叫一个“洋洋”来听听。

自此之后,两家人便走动得越发频繁,连杨司乐和施年要上哪家幼儿园、报哪所小学都是搭伴儿商量的。他们自幼就存在于对方的记忆中,十年如一日地,理所当然地一起玩,一起上下学,一起写作业,一起胡闹一起挨骂。

施年不怎么让人省心,年龄越长越好动,带头拉着大他一年级的杨司乐爬树上房和稀泥、逮鸟捕虫做陷阱。两只臭猴子偶尔还会比谁尿得远,谁的门牙长得快,谁最先跑到小卖部,谁的乐器更难学,谁折的小跳蛙能跳得更高,谁的大黄蜂变形更快。

杨司乐每次都比得很认真,绝不轻易输,就想等施年来跟他撒娇耍赖说“这次不算”,然后在第二轮输给他,再看他一脸得意地说“诶呀,洋洋哥哥你怎么回事呀”。

对杨司乐来说,施年是个特别黏人特别好玩儿的弟弟,不娇气不挑食不跟人吵架,什么都敢试,什么都敢玩。

唯独有一样东西碰不得,那就是豆制品。

不过施年心太大,时常会忘记这档事,他上小学后付宜实在放心不下,单独叮嘱了杨司乐,让他在学校里一定要找年年吃午饭,盯着他别让他误食了豆制品。

杨司乐问她什么是豆制品,付宜一时解释不完整,就跟他说了几种最常见的,黄豆绿豆红豆和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