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槐叶冷淘、叫花鸡

孟桑与谢青章在家中小住半月,不仅将繁华热闹的扬州府玩了个遍,还与孟知味夫妇一道去城外爬山、捉鱼、玩水。

等日子差不多了,二人辞别孟知味夫妇,收拾好行囊,带着杜昉、女护卫白九以及数名留守城内的护卫一起,启程朝着江南道而去。他们准备现在苏杭二地玩上几日,随后再一路向东去海边。

……

人间苏杭,当真是不负虚名。

眼下正值夏日,西湖荷花开得正盛。一眼望去,百亩碧绿荷叶之中,半遮半掩着一株又一株或是桃红艳丽,或是粉白娇嫩的荷花,见之令人心神舒畅。

岸边柳树下,孟桑与谢青章等人人手抓着一只陶碗,一边喝着沁凉的杨梅饮子,欣赏眼前秀丽美景,一边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孟桑仰头,将手中的杨梅饮子一口气喝完,接着把碗递给几步之外卖饮子的小贩,笑道:“再来一碗!”

“好嘞!”小贩面上带笑,热情地接过碗和银钱,利落地给碗中补上杨梅饮子。

孟桑端着装满饮子的陶碗,只觉得浑身上下的力气又回来了,笑吟吟地问:“我觉得他家的饮子清甜不腻口,十分解热。夫君,你要不要再来一碗?”

“好。”谢青章眉眼柔和,应她所言又去买了一碗。

解了渴,众人继续沿着湖岸闲逛。

虽然今日头顶上云层厚些,勉强遮住一点毒辣的日光,但在外头走着,难免还是觉得晒人。

孟桑与采莲少女买莲蓬时,顺带着要来一些新鲜的荷叶,分与众人立在头顶来遮阳。

其实,得到了夏末初秋,采莲人才会大范围采摘完全成熟的莲蓬。现下摘来的莲蓬,个头小一些,但胜在鲜嫩可口,买回来后直接挖出里头颗粒饱满的莲子,塞一个到口中,尝着鲜甜,汁.水四溢。

买回来的莲蓬数目不少,其中一些直接被众人剥开吃了,余下的都被孟桑交到白九怀里,想着回去煲羹汤或者粥点喝。

孟桑与谢青章并肩走在最前头,一株莲蓬在他们二人手中交换来、交换去,轮流剥开喂给对方品尝。

跟在他们身后的杜昉等人,一抬头就能瞧见自家主子的恩爱模样,纷纷唇边含笑,不约而同地挪开视线,在赏景的同时,随时警惕是否有心存歹意之人。

众人将西湖一带几乎走遍,甚至还雇了几只小船,在湖中晃晃悠悠转了一圈,亲手摘了些碧绿荷叶,最后才意犹未尽地回到暂居的民宅。

回去之后,孟桑带着白九,马不停蹄地钻进庖厨,开始着手烹制惦记一整日的美食——叫花鸡。

辅料是孟桑从京中和老家带出来的,各式各样都不缺;荷叶是今日刚在外头买的,也还鲜嫩着;而这道吃食的主角——鸡,在孟桑的念头冒出来,刚跟谢青章提了一嘴时,杜昉就已经机灵地问过所需食材,赶忙让手底下的人去买回宅中了。

腌制鸡肉时,孟桑也没干等着,腾出手来揉面。毕竟叫花鸡须得在火炕里烘烤够时辰,否则吃着半生不熟,反倒不美。孟桑就想着,不若冷淘与叫花鸡交换着来做,前者废的工夫少些,也好让谢青章他们先垫一垫腹。

冷淘是长安城中夏日最为常见的面食做法,上至皇城内的圣人,下至平民百姓,各有各的吃法。孟桑没怎么纠结,心思一转,便定下做本朝最经典的——槐叶冷淘。

光是听名字,仿佛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凉气。这道吃食做起来不难,和后世五花八门的染色面做法很是相似。以新鲜槐叶捣碾出的汁水来和面,醒好之后,擀平、切条,下锅煮熟,再置入干净井水中过凉,最后倒入放有底料的碗中,即可开吃。

虽然是手切的面条,但每一根的宽度都十分相近,几乎瞧不出太大差别。它们煮熟之后,如诗圣的那句“碧鲜俱照箸”一般,呈现淡淡绿色,乖巧地浸在小半碗的汤汁中,瞧着讨人喜欢。

谢青章手里的冷淘带汤。这底汤是孟桑亲自调的,里头没添太多酱料,汤汁清透,带着些许酸甜滋味。配上隐隐带着清香的面条,不仅吃着解暑,并且也很开胃。喝一口汤下肚,连带着整个人都精神许多。

而孟桑自个儿的冷淘面,则更偏向于干拌。拌匀之后,特制的褐色酱汁挂上淡绿色的宽面上,嗦一口到口中,风味亦很不错。

等到吃完了面,再乘会儿凉,火炕里的叫花鸡也差不多好了。

孟桑刚准备起身,旁边的杜昉和白九唰地上前一步。

杜昉眼睛发亮:“娘子可是要去取叫花鸡?不若婢子代劳,免得脏了娘子和郎君的手。”

这回出来游历玩耍,带的人手有限,其中多是如杜昉这般武艺高强,主要为了保护孟桑与谢青章的安危。虽然孟桑有心让所有人都用上美味吃食,但到底精力有限。因而,她索性每回多做两三份,多出来的部分就给众人分了,权当尝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