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吾非大老粗

大魏芳华 西风紧 1570 字 2023-04-06

反倒是这样的表现,却让诸葛恪认为、丁奉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的在准备击败秦亮!

大伙沿着干涸的河渠,一路来到了施水岸边,逍遥津就在前方不远了。此时人们就更容易看出河流的形势,北边的河渠已经干涸,只剩下了施水一条河。而之前像是支流一般、从连枷山那边过来的施水上游,此时却没有断流。

众人在逍遥津勒马,上了一艘斗舰,连马也牵上了船。然后驾船顺流而下。

斗舰上军旗猎猎,不到中午便飘到了巢湖中。一个武将在甲板上举起一条丝巾,观测风向,然后下令张帆。水手们也开始摇动多支船桨,划着船向巢湖东南方向行驶。

战船行至居巢水口、便离开了巢湖水域,进入了濡须水。濡须水朝东南流向,战船又是顺流航行。

没过太久,战船通过了一段弯弯的河道,前面就能看到曹工渠(导流渠)的入水口了。

那导流渠是人工挖掘的,就像一个左右反过来的“卩”,作用就是绕过东关大堤;秋冬时节,导流渠才是此段水路的主要航道,濡须口也在导流渠上。

远处的山势已经隐隐在望,在平坦的河滩深处,天边那黑幢幢的山影、仿佛是笼罩在天际的乌云!

按照事先的行程,大????????????????将军诸葛恪要去濡须山上的小城,战船便要入导流渠、然后去濡须口。

不料这时丁奉提议道:“先不去曹工渠,继续走濡须水、去东关大堤罢。”

诸葛恪随口道:“东关大堤的水位降了,斗舰恐怕过不去。”

丁奉点头道:“仆知道,我们不过东关大堤,只去东关大堤看看。我有一策,欲在东关示于大将军。”

诸葛恪立刻来了兴致,便下令战船继续沿濡须水航行。

斗舰很快路过了导流渠水口。濡须水西岸的濡须山,也映入了眼帘,那濡须山所在的地方、就像一个岛屿似的,四面被导流渠和濡须水包围。

丁奉遥指濡须山道:“魏军不会从西岸进攻的。濡须山北侧的地方太过狭小,还有水塘和沼泽,无法部署大军攻城;而曹工渠对岸是七宝山,连绵数十里的崇山峻岭、直到巢湖南岸的滩地,也不适合布置大军。”

诸葛恪认同道:“当年王飞枭等贼将,也是走濡须水东岸、自东关大堤进攻。”

不多时,东关大堤便隐隐在望了。看上去就像是、堵在河上的两座狭长土堆似的,中间还有个缺口。正如诸葛恪所言,水位降低之后、那缺口的水变浅,难以再通行大船;从巢湖出来的水流,此时主要是绕行导流渠。

此地的地形果然十分复杂!本来应该没那么支离破碎,修建了东关大堤、导流渠之后,才变得十分奇怪了。

大堤东岸,可见连绵不绝的群山(含山)。群山西麓直到濡须水畔,山脚下就是东关。此地有关隘,正是因为山脉环绕之故。

其实濡须水西岸、七宝山南麓,还有一座西关;只是吴军在濡须口分筑二城之后,濡须口的位置变得更加险要,西关几乎就废弃了。

斗舰靠近东关大堤,已无法继续前进。在丁奉的指引下,将士们把船靠向了东岸,便是东关附近。然后诸将乘坐小船,登上了濡须水东岸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