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四九 道法

乌纱 西风紧 1592 字 2022-09-13

一行人走进织造坊时,带路的沈青松向一个小厮吩咐道:“去请宋先生过来。”

“汽机就是宋应星设计出来的,今天他正好在咱们这里调试新汽机,让他为大人解说最是恰当。”

张问听罢立刻来了兴致:“宋应星设计的汽机?那这个人定然很有才华。”

沈青松道:“东家说的是,听说他在写一本名为《天工开物》的书呢,能著书立说的人,自然和开宗立派的人一样能耐。”

张问等人走到院子里的一个敞厅内坐下喝茶,没过一会,就见一个四十余岁的人走了过来,他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大眼、相貌方正,竟一脸的官相,他应该就是宋应星。

“这位便是张大人。”沈青松说道。

宋应星看向张问,立刻躬身揖道:“学生江西奉新举人宋应星,拜见张阁老。”

本来张问还怕有才能的人清高孤傲,却听宋应星见面就自称“学生”,当下就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张问是进士,他是举人,自称学生并无不妥。

可见宋应星是有进取之心的,如果他真的心如止水,何苦去考功名,还中了举人?如今他能有机会和朝廷第一权臣相交,正是上进的绝好机会啊。

张问满意地回礼道:“听说‘以汽御动机’是宋先生设计的,让我好生佩服,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下说话。”

宋应星抱拳道:“张阁老日理万机,却未看轻这等雕虫小技,学生荣幸之至。”

张问想起沈碧瑶说的那个观点,便抛将出来:“士大夫不事生产,光谈道德;但如衣食不足,谈何礼仪廉耻?是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非妄言也。”

宋应星听罢眼睛一亮。他发现张问的观念和自己竟有相似之处,顿时一阵惊喜,忙说道:“上古之时,百姓以石为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生计何其艰难!后有青铜器,再有铁器,工具的改良始有中国人口兴旺、繁华城乡;工、农、畜等技术的提高,对百姓温饱尤其重要。假如我大明朝还用石头做刀,要修建宫阙城池,需要耗费几多民力?”

见张问不住地点头,赞同自己的观点,宋应星十分高兴,“汽机带动纺车,节省了人畜之力,依靠机器技术,一个人可以纺出更多的纱、织出更多的布,节省下来的人力又可以从事其他生产,种出更多的粮食……物足,则|民不饥不寒。”

“宋先生格物明理,堪称大才。”张问赞了一句,“我对汽机很有兴趣,还请宋先生解说其中玄妙。”

“大人到机房一观便知。”

于是一行人站了起来,出了敞厅,跟着宋应星一起去北面的汽机房,那里有个大烟囱,上面冒着黑烟。

宋应星一边走一边说道:“汽机本来是煤矿里用来抽水的。煤矿中渗水严重,光靠人力畜力抽水十分困难,有些煤矿里便因地制宜造出了烧水汽机,解决抽水之道……几年前我发现沈氏商行有些水力织造坊因为河水断流而停产,便提出用汽机带动纺车,前不久终于实现了这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