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为了满泛这些新市场的需宴,工业必须改善其组织和技术。英格兰中部地区的钉子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为了适应殖民地对钉子的不断增长的需要,研制出机械化的、提高了产量的轧制机和纵切机。它还发展起一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生产钉子的铁器商即铁工厂老板将一堆难针条分发给制钉工人,由他们在家里加工,然后再运回去销售。到1775年,钉子制造业每年用去10,000吨铁,雇用约10,000名工人。当时有观察者评论说,凡是"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然后,他又会对建造这么许多木头房屋所必需的钉子是在哪里制成的这一点感到诧异。"

钉子制造业为使自己适应美洲市场而采取的步骤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它获得了技术上的进步2这些进步和其他工业所取得的进步一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机械基础。因而,工业革命的先驱者是在许多新研制出来的机械发明物的帮助下开始前进的;这些发明物包括印刷机。手摇织机、纺车、捻丝机、采矿设备、冶铁炉、自动织带机和织袜机。钉子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所采用的那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根本不同于传统的手艺行会制度;在手艺行会中,同一个人生产一件商品,然后将它卖给消费者而获取固定的利润。现在,一个中间人即有资本的中间商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他用自己的资本购买原料,将原料"分发"给不是行会成员的工匠,由他们在计件工价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然后,他捡起成品,卖给消费者,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于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为新的中间商所分隔;中间商的目的——与行会的固定价格和固定利润大不相同——是廉价买进,高价卖出,以获取最大利润。可以补充说一下,这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有时也被称为家庭包工制;其原因在于,工匠全然不同于在雇主的工场里干活的行会会员,通常是在自己家里做计件工作。

无论如何,这种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的意义是,它不受到无数的行会限制的约束,从而使工业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成为可能。有些中间商发现,如果将他们的工匠集合在一个屋顶下,向他们提供原料和工具,那么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有一首诗讲到了纽伯里的杰克;他在16世纪初建造起自己的房屋,安装上200多台织机,雇用了大约600个男子、妇女和儿童来进行操作。

在一个长长的大房间里,

竖放着二百台非常坚固的织机:

确实,有二百个男子,

在操作这些排成一长行的织机。

每台织机旁,坐着一个机灵的男孩,

正高高兴兴地把线绕在筒管上。

近旁的另一地方,

有一百个快乐的妇女,

坐在那里放声歌唱,

同时心情愉快地努力梳理棉花。

另外紧挨的一个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