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第六百八十章考验世界24

不过,有一点让她觉得怪怪的,奥德列夫分明是个温和的性格,为何写文和写信都如此笔触锋利,一针见血又充满了冷视的味道?

人本身性格真的可以和文字表达如此割裂吗?

苏叶略微想不通,但这毕竟是别人的事,她并不打算探究,回房快速把自己刚刚想到的内容,一一写下来,并经过一番调整修改,让逻辑更严密,情节更曲折。

之后她熄灭蜡烛,心满意足陷入梦想。

是的,在这个偏远的小村,照明工具依然是蜡烛,但相当契合这里的氛围。

第一天,太阳跃出阿尔卑斯山的遮挡,把金色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也把翠绿色的窗帘照的生机勃勃,惊醒美梦中的每一个人。

苏叶心满意足醒来,昨晚她做了一个好梦。

她梦见自己新书里的情节,梦里,她设定的场景一幕幕上演,放电影一样,观看了全场。

虽然那个电影惊悚,奇诡,神秘又带点阴郁,但观察的灵魂不觉得害怕,心情也丝毫不受影响,反而兴致勃勃。

原来是这样,原来情节还可以有这样的走向转变。

苏叶曾听过一个说话,创作并非作者绞尽脑汁构造虚拟情节,而或许是某个世界在你脑海中的投影。

她不知道平行空间是否存在,但这一刻她相信,昨晚梦见的一切,就是真实发生的。

她已经迫不及待把那些场景都通过文字描绘下来,带读者走进又一个真实而惊悚的侦探小说世界。

起身,随意披上一件外衣,拿着纸笔来到阳台,迅速的写下一段文字。

隔壁原本在看书的卡列宁见她起床不洗漱,不吃早餐,竟直接开始写作,顿了顿,下楼拿来一份简单的牛奶,面包和鸡蛋。

苏叶没有推辞,右手不停歇的书写,左手空出来拿食物,没多久就吃下了所有食物。

胃部有了食物填充,她更加精神,一写就是三个小时,直到上午11点才停下。

不是她没灵感不想继续写了,而是和马克西姆约好,一起共进午餐。

且昨晚来的客人他们认识,马克西姆见到熟人,非常高兴,强烈要求对方一起,苏叶自然不能失礼。

用了半小时洗漱打扮,出房门时差不多11点40,午餐地点定在了小溪边的山坡上。

马克西姆特意安排人搬了桌子过去,并把昨天镇上运送过来的所有食物都用上了,打算请全村的人一起享用。

不过几天功夫,他和村民相处和谐,喜欢男人们的随性,草地上躺着晒太阳吹牛聊天,一趟就是大半天。喜欢女人们的热情,兴致勃勃的听她们讲一些人尽皆知的八卦。也喜欢孩子们的热闹,甚至会和他们追逐打闹,拿出工具,制作木工玩具,哄得孩子们一口一个西姆后,得意洋洋向卡列宁炫耀。

似乎这时,他是一个孩子,活在童年里无忧无虑的孩子。

马克西姆和卡列宁是没有童年的,从小失去父亲,母亲软弱的情况下,他们每一天都活得战战兢兢。

马克西姆敏感,卡列宁沉默而努力,兄弟一人长大后,变得比其他人都优秀,但似乎从未体会过快乐。

从妻子去世后,马克西姆更是长年迷茫忧郁,整个人失去活力。

现在这样,反倒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弥补一点点童年的缺失。

因此卡列宁即便不喜欢打打闹闹的氛围,也从不阻止,更不会拒绝参与,影响兄长的好心情。

他们抵达时,村里人已经来齐了,就连谢尔巴茨一家都到了,马克西姆热情地和每个人聊天,笑容洋溢。

见到弟弟和未来弟媳到来,他当即拉着人介绍,“这位是谢尔巴茨少爷,陶丽小姐他们的兄长。这两位是他的好朋友,奥博朗斯基和列文。”

苏叶有点意外,文中谢尔巴茨少爷大学毕业后成为海军,在巡逻时意外落水身亡,具体时间不明,不知道是在这之前,还是之后。

紧接着,她就听到马克西姆介绍,“他之前掉入海里,救上来时奄奄一息,肺部出了很大问题,所以来这边休养。奥博朗斯基和列文是他的好友,陪他一起来,而谢尔巴茨家其他人,也从慕尼黑转到这里,陪伴生病的家人。”

懂了,蝴蝶效应产生,谢尔巴茨少爷面临同样的命运落水,但幸运留下一条命,是件好事。

“哦,你看,里弗夫也来了,我们都知道,他是冲着娜塔莉亚小姐来的。他身边那位,你们绝对想不到是谁?”马克西姆神秘兮兮道。

卡列宁扫了一眼,“利亚姆?”就是原本那个相亲对象。

苏叶疑惑,“他怎么来了?”之前那么下谢尔巴茨一家的面子,怎么好端端又跟来了。

马克西姆耸肩,“我还没来得及问,似乎里面有什么误会,谢尔巴茨家已经接受了他的道歉。”

苏叶点头,和走过来的两人打招呼。

午餐很快开始,在卡列宁招来的厨师帮助下,酒店厨师准备了丰盛的食物,除了瑞士传统特色菜,还是俄国经典菜肴,以及一只完整的烤全羊。

众人说说笑笑,并不拘泥于桌边,而是拿着食物,随意找地方三三两两坐下。

可能是因为卡列宁气质过于冷冽,没人愿意待在他身边,几位男士过来说了几句话就离开,剩下苏叶陪在身边。

不过没一会儿,可爱的吉蒂小姑娘跑来牵苏叶的手,“尹琳娜姐姐,你快来看,我们用鲜花装饰了餐布,上面还有许多水果,陶丽说要画画。”

苏叶任由她拉着起身,走到陶丽身边,这位温柔和煦的姑娘冲她一笑,阳光下温婉而美好。

但似乎男士们更欣赏热烈开朗的女郎,溪水中,娜塔莉亚站在一块鹅卵石上,用力向周围泼水,银铃般的笑声传到很远,感染所有人会心一笑。

而她身边围着三位男士,里弗夫毫无疑问,早在之前就对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新来的奥博朗斯基也对她抱有好感,被泼了水,头发打湿也不恼怒,笑得非常开怀。

奥博朗斯基是个英俊开朗的青年,整个人又和善又充满活力,在场这么多位男士,他相貌是除卡列宁最英俊的。

他本人在上流社会非常出名,总能引起所有人好感,无论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的,都认为他是值得结交的好青年。

他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且拥有爵位,除了财产不多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是任何一位夫人都愿意接受的女婿人选。

但他并非花花公子,只是对每一位女士都温和而已。

因和谢尔巴茨少爷关系好,经常出入谢尔巴茨家,引得两位谢尔巴茨小姐产生好感。

但这种好感都在初级阶段,并未发展到爱情的程度。

当然,如果他愿意,并付诸行动,展开追求,相信年轻的小姐很快会沦陷,只他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是时候选择一位妻子了,态度松弛没有任何危机感。

和他性格完全不一样的,是列文,这个青年是个地主,沉默寡言,但心中有许多想法,脑海中总是在思考,社会问题,阶梯问题,哲学和宗教。

身为一个思考着,沉默就变得理所当然,他不善言辞,性格偏向内敛,和人相处总显得局促。

但非常有责任心,且充满正义和对世人的怜悯。

作为一个地主,他一直在探索一条道路,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活。

因此得知苏叶在伊戈尔庄园展开的农业方面改革,非常急迫的追问一切细节,得到答案后,又自己一个人缩在角落,拿出纸笔写写画画,或者放空自己思绪,对着阿尔卑斯山发呆。

温柔的陶丽给他送食物和水,都没注意到,和卡列宁一样,与这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

而另外一位对娜塔莉亚似乎有意的,就是那位利亚姆先生。

苏叶好奇,询问道,“你们不生利亚姆先生的气了吗?”

陶丽看向那边兴奋玩水的四人,眼中闪过一抹复杂情绪,随即微笑摇头,“之前是我们误会了,利亚姆先生不是故意不去接我们,而是被人误导了。”

“误导?”苏叶琢磨着这个词,觉得非常有意思。

“是的,利亚姆先生有一个表妹,非常喜欢他,想成为他的妻子。但他只把她当成妹妹,那位小姐不甘心,得知他要去相亲,故意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让他误以为我们抵达的时间是第一天下午。那天下午,他在火车站等了许久,没等到人以为我们出事了,忙安排人找,也因此解开了我们之间的误会。”陶丽温和道。

苏叶挑眉,合情合理,“原来如此,只不过他似乎欠缺一点缘分,被里弗夫捷足先登了。”

任谁都看得出来,三位男士中,娜特莉亚明显对里弗夫感官更好。

陶丽缓缓点头,“不过还不确定,年轻的姑娘总是看不清内心想要的,”她呢喃道。

“那么你呢?”苏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