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第六百七十六章考验世界20

“谁?”副首相连忙询问。

“阿特利先生,”那人斟酌回答道。

“阿特利?这是谁?我好似从未听说过,是哪里比较出名的警探吗?”思赛克主教疑惑道。

一些人倒是反应过来,“是一名俄国侦探小说作家,他的书备受欢迎,已经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作者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认为,他的侦探小说是一本自传,也就是说,他本人定然是个实力不菲的侦探。”

“一个作家......”思赛克主教迟疑,名望倒是够了,可这身份真的能让人信服?

副首相连忙出声,“不如我们提出来,如果俄国那边不反对,那最后查没查出真相,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思赛克主教想想好似真是这么回事,“那你去沟通吧。”

决定后,副首相松了口气,总算不用一直面对科罗温那头暴躁熊了。

至于人选他会不会满意,想来不会拒绝。

阿特利说什么都是他们俄国自己人不是吗?

果然,科罗温在听说这个人选后,沉吟一瞬,“我看过他的小说,确实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写作和侦探是两码事,光凭他一个人,真能调查出清楚?”

“大使先生放心,我们会让警察署的人全力配合,绝不会让他一人单打独斗,”副首相见他意动,连忙保证。

“那好吧,但我要给他安排两名助手,”科罗温提出条件。

这不算什么大事,副首相立刻答应。

阿特利是在一天后赶到瓦杜兹的,先来拜访了卡列宁。

苏叶见到他的第一面说实话,有点失望,感觉和想象中的形象有点不符。

按照她的设想,能写出那样惊艳文字的人,应该有一些特质,比如冷厉沉稳,个性强硬冷漠。

仿若一个隐士,局外人一般冷眼旁观这个世界,眼神犀利极具洞察性。

可面前的青年沉稳归沉稳,却性格温和,没有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棱角,也没有文字中那种阴郁冷硬的性格。

他很健谈,对于自己侦探小说的内容了如指掌,说起破案也是头头是道,乍一看很唬人,实际颇有点纸上谈兵之意。

苏叶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受,就是一种幻想泡泡被戳破的空虚感。

这让她面对喜欢作者的热情一下子消失大半,但也得体的和对方聊了许多创作相关的内容。

从这一点上,他的确是个非常好的作家,苏叶受益匪浅。

“感谢您,阿特利先生,我学会了很多,”苏叶出声感谢。

“不不不,伊戈尔小姐也给了我不少灵感,原本那本书写完,我就灵感枯竭,和小姐聊天,激发了我创作热情,要不是有案子要调查,我恨不得立刻闭关创作,”阿特利先生激动道。

显然,不仅苏叶在这一场谈话中获益良多,他也一样,言谈间甚至把苏叶当成灵感缪斯。

苏叶其实有点好奇,他和卡列宁的性格完全不同,一个冷硬,一个温和,一个沉默寡言,一个相当健谈,“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吗?”阿特利似乎被这个话题激起了玩笑的心思,“是一桩充满文艺气息的相遇。”

似乎想起往事让他很开心,阿特利脸上露出怀念,“我和阿力克赛是大学校友,我是文学系的,而他学法律,原本八竿子打不着。但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文学老师,因此产生了交际。”

法律系在学习法律之余,还有宗教,语言和文学等课程,阿特利先生的教师要暂代法律系一年的文学课。

他的教学方式基本不变,给所以学生制定了相同课程,因此他们需要阅读相同的文学书籍。

卡列宁是个非常认真的人,既然上了这门课,就要全力做到最好。

因此第一时间去学校图书馆找来阅读,并在阅读期间,按要求写下读后感。

但只完成一半,就有教授看到他在,让他过去帮个忙。

等他重新回来,压在书里的读后感和书本一起不见,找图书管理员打听,应该是被一位同学借走了。

而此人正是阿特利先生,哦,他的真名是希尔盖·奥德列夫。

他当时没想那么多,路过看到这本书,以为谁看完了没有放回书架,正好自己需要,就拿去办理借阅了。

等回到家中,发现里面还夹杂写了一半的读后感,意识到自己似乎截胡了,忙连夜看完还回去。

而那写了一半的读后感,更是激起他莫大的热情。

他觉得对方的想法是错的,用一整张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卡列宁见书不见,没放在心上,打算自己去买一本,结果被图书管理员看见,“卡列宁先生,您昨天要的书在这里,已经被人还回来了,他还特意写了道歉信。”

管理员不知道奥德列夫写了什么,看夹在信封里,就以为是道歉的。

卡列宁顿了顿,接过来继续阅读。

至于那所谓的道歉信,其实是对他观点的一一反驳,也没被放在心上,看完就算了。

可奥德列夫却很想知道对方会用什么观点来驳斥自己,抓心挠肝等待结果,却什么都没等到。

书本重新回到书架上,里面什么都没有。

他去问图书管理员,说书本已经还给上一个阅读的人了,但没什么表示。

这让他好生郁闷,忙打听清楚是谁,冲到卡列宁面前,要求和他辩论。

卡列宁的性格本不预搭理他,可没想到他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人,一直缠着,就只能就着他的观点,一一反驳回去。

卡列宁虽然沉默不爱说话,但观点独到,语言犀利,更充满了巧思,驳得奥德列夫哑口无言,心悦诚服的同时,就缠上了卡列宁,时常送他书籍,然后找他要反馈。

就这样,四年大学生涯读下来,他们成了不错的朋友。

奥德列夫欢快的眨眨眼,“我自从决意成为作家后,就想让他也进行创作。要知道他那犀利的风格和洞察人心的本事,写出来的作品定然直击人心。我相信,他绝对能成为最伟大的俄国作家!”

“那结果呢?”苏叶感兴趣的看了眼未婚夫先生,没想到他冷硬的官僚作风下,文学素养竟如此之高。

奥德列夫能写出《完美密室谋杀案》就已足够优秀,而卡列宁的水平,却让他钦佩不已,可见是真的非凡。

她突然非常心动,想看看他的作品。

然而,奥德列夫叹了一口气,“他用政治家不需要这样的扬名方式驳斥了我,说什么都不同意。”

说完,冲着卡列宁又是遗憾叹气,又是痛心疾首,“当官有什么好的,那只会腐蚀你那颗天才般的大脑,和纯净的心灵。你该拿起笔,写出直击人心的文字,去骂醒这个糟糕的世界,抨击污浊的现实!”

嚯,这还是个愤青呢。

真难以相信,他现实中如此热血模样,是如何写出那样冷漠阴诡的文字,简直是两个极端!

不都说人如其名吗?怎么这位的性格和文风如此不搭?

卡列宁冷冷扫他一眼,什么都没说。

这态度又叫奥德列夫重重叹了一声气,“算了算了,我不和你们这种官僚计较。”

说完,他终于说起正事,“我虽然写了侦探小说,但不代表我真的会破案,可以说,完全是个外行,这......我实在不知该如何破案啊!”

苏叶和卡列宁对视一眼,“没关系,我们找你来,本来就是为了能有借口明面上插手,你知道我们的身份,列支敦士登政府对我们防备很深,但您不一样,不仅有名望,还是非官方人员。实际上,我们已经着手调查,等结果出来,你只要出面宣布结果就行。”

其实就是挡箭牌!

“那就好,”奥德列夫不怒反喜,他是真的怕把事情搞砸,要是乔治大公出事,他好日子也到头了,“那么你们查出了什么?”

“乔治大公不会无缘无故对首相出手,而当时在宅子里的,仆人们能互相作证,唯独玛丽夫人独自待在房间,并且她的房间和书房是相连的。”

“你们是怀疑,玛丽夫人通过那道门进入书房,杀人后又迅速回到卧室,”奥德列夫若有所思点点头,“这很有可能,那我们首要目标,是调查玛丽夫人?”

“已经派人调查她的人际关系了,最明显的疑点,是她与情人道格拉斯先生之间的纠葛,”苏叶点头表示认可。

这段搞舆论战的时间,她并没有停歇,而是马不停蹄让人监视调查玛丽夫人。

目前看,她表现出来对丈夫的深情似乎极为真实,已经好几天郁郁寡欢,时常垂泪哭泣,任谁见了,都无法不动容。

鸳鸯失伴,往往是世间最遗憾之事。

她本人的表现可谓无懈可击,但这并不足以打消苏叶的怀疑。

而关于她过往经历,也被根那全部调查清楚。

玛丽夫人年轻时家境还算富裕,父亲是小商人,有继母和继妹,以及继母生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继母对丈夫这个长女不算太热络,但也从未苛责,只是不亲近罢了。

他们家隔壁有一户邻居姓道格拉斯,长子和玛丽青梅竹马,长大后相恋也获得长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