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 第四百五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73 苏叶……

这倒是不错,要是没有全盘规划,苏叶怎么可能把培养起来的人才,白白牺牲了。

现在到处都要用人,不仅粮商会主体,东北,大漠,海岛,百越,乃至还没有打下来的西域都用得上他们呢。

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十几年工夫,但折损一个人才,只需要瞬间。

为保障进入南邵之地人的安全,不仅计划要做全面,侍卫更是用上了精锐。

这样的充分准备之下,才让他们一进来,就形成了国中国的格局。

一个个庄子,就像一个个坞堡,让那些国主权臣无可奈何。

可他们想到了开头,没想到结果,那就是土地虽然得到了,可人却少之又少。

地是好地,规划后的经济收益,怎么看怎么让人眼馋,前途一片光明!

就是吧,没劳动力实现这美好愿景,叫人难受不难受?

资本是野蛮的,即便是号称儒家弟子的那些当官之人,面对自家利益的时候,也会把仁慈抛到一边。

于是人口买卖大兴,反正这原本在大楚也是被允许的,只要套上一层遮羞布,就可以假装看不见其黑幕下剥削的本质。

可大楚的百姓终究有限,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尤其是粮食价格降低,卖身为奴为婢的人一下子少了六成,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别说弄到云贵高原这种瘴气遍地,气候多变的地方来劳动了,不半路病死都算好的。

那怎么办呢?买战俘,买其他国家活不下去的人,不管什么人吧,只要能干活,怎么都好。

有需求,自然就有买卖,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且他们也大胆,从海上,从越南,甚至天竺那边,购买或掠夺,总之弄来了许多人。

填补了一部分云贵高原人员不足的问题,至少能让各个庄子按计划运行起来。

而粮商会因为有自己的侍卫,敢于和国主们抢人,把女人老人和孩子纳入自己的保护范围,他们家中的男人自然也跟来了。

挑出精兵送到海上去,剩下的留在各个庄子,训练成侍卫,加入侍卫中。

而庄子上干活的,就成了购买的奴隶和本地女人和老人。

越西三个庄子,护卫超过了五千人,其中一千是粮商会带过来的,剩下四千都是本地人,经过正规化训练后,已经成了一支合格军队。

别看这支军队人数少,在越西完全够用了。

苏叶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实力,就随着商队去了越西的王都高王城。

这座城池建在雪山脚下,利用三面的高山形成天然屏障,只有一面有个缺口。

按常理来说,只要守住这个缺口,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事实上,这城的防御四处是漏洞,以为背靠雪山就万事大吉,但事实上,从雪山翻越而来,也不是没可能。

历史上蒙古铁骑就穿越雪山,先攻打大理,借此双面夹击南宋,虽损失惨重,却也成功了。

这就意味着,雪山能下来人,而一旦从这里攻破,就是出其不意,势如破竹。

当然,苏叶没打算真刀真枪干一场,她打的是扶持国主高迪与权臣段明辉相争的主意。

段明辉好攻破,随便一个计谋就能让他丧命,麻烦的是掌握在段家手里的军队。

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名为越西,其实早已被养成了段家的私军。

这支军队的人数差不多两万,这在小小的越西国,已经是了不起的数目了。

再多一点,越西也养不起。

苏叶亲自去了一趟军营,试探他们的整体实力,发现这支段家军,就是六支军队组合起来的。

其中四支掌握在段家族人手里,段明辉手里一支,侄子段庆一支,还有一位堂叔和一位族侄,剩下两支是两个部落首领,都是段家女婿。

其余人都要听从段明辉这个家主及国相的调遣,统一性还是足的,战斗力嘛,各个身体素质都很强悍。

只是他们习惯了有事直接勇上去,靠气势和冲劲压人,没有所谓的配合,也没有战术战略。

就这样的,苏叶的五千侍卫,完全收拾的了。

可她没打算让自己的侍卫出面,五千对两万,就算训练的再好,也难免伤亡。

她还是很爱惜自己手下人的,以后这些将会是她统管本地的正规军,不能损失在这里。

苏叶的计划是,说服高迪去找朱提国合作,当然不是朱提国主崔家,而是魏家。

朱提国情况和越西类似,也是权臣当道,高家,魏家和赵家瓜分了国主权利。

但因为三家分权,三角永远最稳固,他们谁也奈何不了谁,还真就只能供着崔家。

和越西高家不一样,崔家这个国主位置稳定,并且还有一点点权力。

且现任国主是个端水大师,在位三十年,平衡了三家的势力,致使现在谁也奈何不了谁。

于是他们只能依赖国主这个明面上的正统,以至于崔家撕开一个口子,再次握住了一部分权柄。

但雄鹰终有老去的一天,朱提国主也一样,他已经老了,且从去年就开始生病,断断续续,一直没好过。

国主有四个儿子,分别拉拢了三家参与夺嫡。

毫无疑问,等某家支持的王子上位,另外两家就只有面临被打压的命运,越西的段家独大,也会在朱提上演。

朱提高家和越西高家没有任何关系,甚至都不是一个民族,只是汉化的时候,选了高这个姓氏而已。

朱提高家手里有军队一万五千人,且朝中高家占据高位族人三十六人,培植的势力七十多人。

朱提魏家在军队人数上超过高家,在两万人以上,但朝中大臣并不多,只有高家的一半。

而朱提赵家就是最弱的一方,军队人数只有一万人,但赵家有一个其他两家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分别和高家魏家,以及国主崔家联姻了。

现任国主第四个儿子,有两个是赵家女所生,族姐妹两分别生下两个儿子,毫无疑问,赵家应该是扶持这两位王子的。

但扶持谁呢?这是个问题。

谁都想自己的亲外甥登上王位,然后自己跟着鸡犬升天,成为赵家家主。

于是赵家先分裂成两派,这进一步削弱了赵家的势力,偏他们又各自和高家魏家联姻,有姻亲支持,另外一家也不能吞并了赵家去。

但不管怎么样,赵家女生的王子,夺嫡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弱一点,除非其余两位兄弟都死了。

而高家和魏家相比,自然是高家的赢面大一些,因为他们支持的是大王子,而老国王也看好大儿子的能力,比弟弟们强。

老国王手里有一支五千人侍卫,且还掌握了底下三位家主的罪证。

选择继承人时,完全可以先拿出证据,把其中一位家主搞下去,在这个家族选出新的家族之前,就把王位继承人确定下来。

这是国王最大的底牌,也是其余三家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之一。

很明显,有了国王的加持,高家有点稳坐钓鱼台的意思,而魏家和二王子想要获得老国王的认同,就需要拥有功绩。

或者拿下最后一家赵家的支持,但这是不可能的,赵家本身就分成两派,一派被他拉拢了,另外一派肯定会倒向高家。

很难说这是不是赵家的生存之道,永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左右横跳。

且目前朱提国内尚算安稳,没有大的功劳让他去获得。

南边的国家实力和朱提旗鼓相同,二王子想通过魏家掌握的军队,去打赢,无异于天方夜谭,魏家也不会跟着他白白牺牲。

那么越西国就成了他唯一立功的机会,如果是平时,二王子和魏家可能还要想想,这么做值不值。

可现在成王败寇的当口,又有越西国主的主动求援,只要能打赢,就有机会压过大王子,成为国主最得意的儿子,实在不行,还能抢下越西国地盘,自立为王。

而越西国有两万兵马,他们也有两万人,甚至还能悄悄向赵家借兵,打赢完全没问题。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进可攻退可守,不干可惜了。

苏叶不相信他们能忍住这种诱惑,真就乖乖等着大王子和高家上位,然后他们被清算打压。

所以现在的首要目的,是怎么说服越西国主高迪。

“高迪的消息调查得如何了?”苏叶询问。

“都调查清楚了,越西国主有野心,奈何实力不够,死死被段明辉压制着。为了拉拢段明辉,把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嫁给了段明辉为妻。且他后宫被段家女把持着,宠妃也没出头之日。”春景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