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第四百四十九章红楼潜龙在渊63 这事……

琪琪格当然不想同意,她又没有建功立业的野心,且也知道,即便这一万人打仗赢了,战利品也归属于哈丹巴,而不是她。

毕竟现在所有人都觉得,她只是哈丹巴的附属品,又是女的,无法上战场。

打赢了没多少好处,损失的人口马匹却是隶属于她的,到时候她好不容易哄来的东西,就要损失一半了,凭什么?

但她也不敢明面上反对哈丹巴,毕竟自己的一切都是哈丹巴给的,于是明面上高高兴兴答应,惹得被儿子们扯皮烦得不行的哈丹巴更喜爱几分,赏赐了她更多财物。

转个身,琪琪格就用上了一贯的手段,让哈丹巴看到塔拜对她的不轨之心,而她一再反抗,却因为塔拜提到小儿子,不得不忍辱负重,被占了便宜去。

哈丹巴几乎要气炸了,自己还没死呢,儿子就迫不及待和他抢女人了。

这是抢女人吗?分明是在抢汗位!

哈丹巴开始担心了,万一自己的直属部众在这场战争中受损,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那儿子们还能容他吗?

说不定那些狼崽子们,能干出直接弄死他的谋逆之举!

不行,哈丹巴决定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且最好上战争送死这种事,都让三个儿子的军队去做,这样他才能安稳。

于是他只调集了自己部署一万人,三个儿子各一万,差不多四万属于他们这一支。

然后苏德被阿茹娜说服,带着自己的一万和阿茹娜的一万也来了。

阿茹娜的军队统领是苏合,但他表现的唯苏德马首是瞻,完全听他的吩咐,于是这两万人明面上属于苏德。

而苏德又是哈丹巴的侄子,于是先汗王直系就有六万人。

然后其他被他们统领的部落,共出兵四万,这其中的纠葛就不细说了,各有各的心思,不过好歹十万人集齐了,面对瓦剌的五万大军,可是两倍的差距。

哦不,在瓦剌那十万人溃败后,瓦剌汗王深深忌惮戚十一的能力,抽调了二万回去,和溃逃的三万,以及拱卫王庭的五万,组成新的十万人,和戚十一对峙。

十万人于整个鞑靼部族来说,并不是完全的主力,他们至少还能选出十五万骑兵,即便这次与瓦剌对峙,在苏合的搅合下,全军覆没,回去依就能暂时稳住现在的统治。

毕竟兵力分配这么平均,每个人都出兵,又每个人都没尽全力,最后依就达成平衡,不会乱了哈丹巴统治,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苏叶轻轻敲打着桌面,询问道,“琪琪格是个怎样的女人?”

张简仨想了想收集到的消息,“有点小聪明,善于利用美貌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没什么野心,只想过好日子。”

这是大部分普通女人在有机会后会做的,尽可能给自己搂东西,不管是钱财,还是势力,到手了才是自己的。

没有大局观,却再正常不过,人之本性罢了。

琪琪格唯一的不同是,她好看,有资本让男人愿意给她!

“草原上能有什么好日子?她大概没享受过咱们大楚贵妇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金尊玉贵,奢侈享受。”苏叶笑着道。

虽然琪琪格是哈丹巴第一大妃,日子却完全比不上大楚一普通地主老婆舒坦。

别说大楚规矩大,正因为规矩大,正妻就是正妻,妾室永远爬不到妻子头上来。

哈丹巴的女人可不少,除了大妃,还有侧妃庶妃,以及长得不错的女奴,至少三四十个。

且那些有名分的,都是各部落的贵女,即便不是首领的女儿,也是亲戚,带着嫁妆嫁过来的。

这样的情况,琪琪格别说管着她们了,不被这些人明里暗里排挤,都是因为哈丹巴的宠爱,让那些女人暂时收敛。

现在就算了,等到哈丹巴死了,她改嫁哈丹巴儿子,不可能是大妃,因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原配,凭借美貌,也不过是个侧妃罢了,还要被别的女人管。

这日子属于越过越回去了,至于说,她有机会像其他女人那样,接触到权力,掌握它就能过得更自由。

可权力是把双刃剑,当你有本事掌控的时候,它才是你的保障。

你要没这个本事,就会变成催命符。

琪琪格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她没办法,至少这是保护自己和儿子的一个筹码,不然怎么办,等着被人宰割吗?

集宠爱于一身,也是集怨恨于一身,她能数清楚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吗?

就她的存在,已经损害了哈丹巴其余女人的利益,而她捞到手的东西,也在损害哈丹巴儿子们的利益,恨她的人肯定比痴迷她美貌的人多的多。

既然如此,那她何不到大楚来养老呢,带着自己儿子?

手里那些牛羊,乃至奴隶,都可以换成金钱,供母子两富贵无忧一辈子。而她掌握的那三个部落,可以是投诚的工具,换大楚身份,以及一些土地都是可以的。

最后她还有儿子,能负责给她养老,真是什么都不缺了。

张简仨明白了,这是利用苏合暗中搅和还不够,还要让琪琪格利用自己被垂涎的美貌,彻底分化哈巴丹和他三个儿子,让这次对瓦剌的战场,成为这父子五人的坟场!

等苏合吞下他们内斗后残余势力,就可以支持苏德上位的名义,让他和其余部落像乞颜部之类的斗起来,彻底瓦解联合的可能。

紧接着就是戚十一带兵横扫整个大漠了!

他沉吟了一会儿,“我找找适合说服的人。”

“我倒是知道一个人,”苏叶微笑。

姜满都,那个翻译不仅口才不错,更是跟着韩腾走南闯北,最妙的是,他就是那个积极想要家人获得大楚身份的人。

在他眼里,或许大楚未必什么都好,却比自己这种没身份的人好多了。

大楚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他和家人过的什么日子?

对比相当明显了,且他还见过韩腾这种大商人的奢侈生活,稍微一描述,就是琪琪格想都不敢想的。

琪琪格也是平民出身,在底层经历过吃不饱,冬天差点被冻死草原上,长大后被迫嫁给老头子的艰难日子,对富裕的,舒适的,奢华的大楚,一定充满了幻想。

两人在情感上可以共鸣,在目标上能达成一致,因此这是最好的说客人选。

张简仨并不认识姜满都,但既然是苏叶决定的,他也只点头下去办。

至此,草原上的局势差不多布局完成,不出意外的话,会完全按照她的剧本走。

苏叶仔细思考完,觉得没留下来的必要了,于是让春景和春来打包行李,继续自己的旅途。

这次会沿黄河进入关中平原,这里自古具有王者之气,是好几个王朝的国都,长安和洛阳更是声名赫赫。

秦从这里出发,灭六国,实现大一统,随后的汉定都长安,至今中原王朝都称自己为汉人。

诸葛亮六出祁连山,都是为了征服关中,获得关中的兵,挽救汉室江山,只可惜凭借巴蜀的粮,终究少了关中的王者之气。

当年刘邦能先拥巴蜀,再取关中,最后问鼎中原,说明这模式是可行的。

而关中的重要不言而喻,诸葛亮六次无功而返,是真的时不待我。

后李渊也是先取关中,以河东和关中为根据地,进而剿灭群雄,问鼎中原。

之后的繁华盛唐,定都长安,设陪都洛阳,可见关中的重要地位。

这里几乎处处是历史,对于苏叶这种读书人来说,结交关中的文人,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之后因人数增加,关中平原已无力供养都城这么多人口,不得不东迁,以及后北移到现在的京城,这里依就是文化兴盛之地。

关中有好几个书院,很多都是传承了百年以上的,虽然重建过几次,早已换了好几拨人,但这里的文化氛围,是其他地方很少见的。

似乎人人都能说历史,每个人口中,都有几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或许是真的,和记录在史册上的不差分毫,也或许是口口相传,在流传过程中变了味道,更有被人杜撰和窜改的野史。

可无论怎么改,都能被说的头头是道,好似追根溯源,就能找到源头一般。

苏叶在这里不仅喜欢和读书人聊天,拜访当地大儒,文人墨客,也喜欢找那些积年的老人,听一听他们口里的故事,那过去传播了不知多少道的消息。

并在听的过程中,她会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去追本溯源,如果能找到源头,则会把最开始的故事,以及怎么一步步流传变成现在版本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个原本在某人嘴里波澜壮阔的故事,可能在历史书上,只有短短一句话,其余全是后人根据想象加工的。

也有可能某位讲的故事,看似荒诞可笑,细究起来,竟真能在某本书中,找到一模一样的记录。

苏叶一边听故事,一边拜访各个大儒,以及当地藏书比较丰富的家族,借阅他们家中藏书,把查到的源头以及流传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分享给文人墨客们看。

通过这种方式,她瞬间打开了关中文化圈的口子,让众人接纳她,顺便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