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第四百二十五章红楼潜龙在渊39 江南……

张老痛快的拍着自己的大腿,不顾那酥酥麻麻的难受,越拍越响亮。

想教出君子,于是先太子成了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想要弟子青出于蓝,陈景轩就直白的用一张纸算计了他,算计的明明白白,而他这个当老师的,却心甘情愿,虽九死而不悔!

用完简单的晚餐,张老彻底下定决心,叫三个儿子扶着自己,摸黑爬上了高山,去到那半山腰的山亭中,向下俯瞰。

夜色中,并不是漆黑一片,西北的天空辽阔,可月亮星辰却如此近,仿佛伸手可摘。

月光下,是茫茫草原中一点点星火,微弱却如此卓然,在静谧的星空下,如此美好。

“如果此计成了,这夜空也会一直如此美好,”张老缓慢的,用一种坚定有力的方式,诉说着这项政策,未来会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

“他们能每天生活在安定中,不用永远睡觉的时候,都要保持警醒,防备随时攻进来的敌军。”

张家三兄弟随着他的讲述,也越来越激动,脸都憋红了,眼眸亮如星辰。

“父亲,不如回去就上折子,禀告给太上皇和皇上吧!”张简初极力压抑兴奋,建议道。

如此良策,怎能不尽快报上去呢。

“但有一点......”张老打量了三个儿子一眼,夜色中,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模糊的影子。

但他心里清楚,三个儿子脸上都是兴奋,除此不会有别的。

他们不是看不到这良策下的危机,只是不愿意去想罢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解除边患,其余,那是之后的事了。

但张老必须在这时候砸醒他们,免得将来后悔!

“我们承了他这么大的情,将来,他让我们做什么事,都得无条件执行。这是一份大恩,重到几代人都还不轻的程度!”

“我不怕,我的孩子也不会怕!”张简初轻声道。

“这是为了大楚百姓,让我去死,我也愿意,”二弟张简次也道。

“父亲,他是想,,,,,,辅佐义忠郡王?”三弟张简仨脑子更为灵活,一下子就想到陈景轩的目的。

除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其余哪还有抵得上这份功劳的?

张老沉默没说法,显然是默认。

凉亭中一时寂静无声,秋风吹过,带来阵阵寒意,也让他们刚刚激动兴奋的心情,凉到了骨子里。

张家都是读书人,自幼学的是忠君爱国思想。

参与夺嫡是一回事,让他们参与造反,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不明白,他何以自信自己能做到?”要知道义忠郡王还只是一个奶娃娃,尚且在太上皇和新帝手里呢。

除非新帝没有子嗣,不然皇位怎么都沦落不到义忠郡王身上。

看封号就知道,就连太上皇都没想过把皇位传给他,让他袭了爵,还是降一等,现在已经把先太子定位在了亲王位上,不再是先太子。

“他在草原搞大动作,难道别处就没有吗?他在江南,想必对粮食,盐政和织造等已经下手了吧,”还是张简初这个长子看得更清楚一点。

当然,也或许是他更了解这个师弟,两人年纪相仿,交往的时间长,他知道陈景轩是什么样的人。

不是有万分的把握,不会把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父亲面前。

“那就等他的大动作出来再说,反正也不急于一时,我们可以先让韩腾去草原上收购羊和羊毛,”张简次道。

去草原做生意,买羊和羊毛比买马容易多了,不管大小部落,都不会限制这样的交易,毕竟他们也需要盐铁茶和粮食等物。

马是他们眼中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南下打仗的关键,当然不能卖,不然就是壮大大楚的实力。

可羊除了能杀了吃,还能干什么?

因此他们完全不限制羊的买卖,也乐意保护这样商人的安全。

因此说服韩腾改贩马为买羊和羊毛,是比较容易的事,只要收益差不多,那谁还不愿意做更安全的交易呢。

“不,”张简仨则更加坚定,“那边的纺织业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开始了,羊毛的生产必须跟上,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就想办法让草原那些蛮族养羊,不然等羊长大需要时间,压根来不及。”

兄弟三人争论了许久,从一开始接不接受,渐渐变成了接受后要怎么施行。

他们想着怎么操作,想着怎么说服那些草原民族,在明年多多的养羊。

张老不发一言,静静听完,直到他们都讨论完了,才询问了一句,“看来你们都不想回京了,是打算待在这里主持这件事吗?”

毫无疑问,这件事报上去,太上皇和新帝一定会调张老回去,至于到时候会给个高位虚职,还是会官复原职,那就看两位帝王的意思了。

但毫无疑问,张老一定会受到嘉奖,并被荣养。

三个儿子随他回去,不说高官厚禄,重新变为仕人是肯定的。

三人沉默了一瞬,张简仨率先开口,“大哥随父亲回去,侍奉父亲,我留下,有生之年,我想看到这件事做成!”

他觉得,这件事会非常非常难,需要很长时间,至少十几年是要的。

“我也留下,”张简次道,“在交易之余,还要对这些蛮人进行教化,才能真正解除后患,不然一遇到天灾,他们依然不会安分。”

而他正好对教化感兴趣,张家除了张老收了三个徒弟,他在日常做活期间,也会教当地小孩一些常用字。

如果能通过这种方法,让边关的孩子和草原的蛮族,都通晓他们的文化,认同他们的文化,那还会是敌人吗?

想必不会了吧!

张老看向长子,询问他的意见。

张简初在心里微微叹息,这些都是他想做的,但既然弟弟们已经选了,他身为长子,自然要履行孝顺父母的义务。

“我陪父亲回京,爬上高位......以便报答恩情!”

也只有他成为和父亲那样的文坛领袖,才有能力偿还恩情吧?

他淡淡的想,这是身为长子的责任,也是他该为张家未来背负的。

至于弟弟们,就让他们去实现抱负吧!

“好!”张老重重点头,为有这样的三个儿子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