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第四百十三章红楼潜龙在渊27 张李两……

江知府会相信才是傻子,联系不深才正常,他毕竟是长公主的儿子,要是联系深了,被查出来,甄家也要倒霉。

他自信甄家想要算计他,一定要藏得很深,以及长达数年的谋划。

目前审问出来的结果,和他想的一模一样,所以他深信不疑。

想到自己掌握的甄家那些罪证,在江南作威作福,陷害忠良,结党营私,身为文官,竟然结交当地驻军。还和京城中不少官员保持私下交易往来。

且贪污受贿,僭越妄上,不仅侵吞织造府巨额银两,还敢私自住在行宫!

那行宫虽之前是甄家的园子,但甄家奉旨接驾,太上皇五下江南,有四次都住在甄家那个园子,因此修建成行宫的规格。

按照行宫的标准建造,当然只有皇帝能住进去,就连皇子都不行!

可偏偏甄家住进去了,虽则当年太上皇下令,让奉圣夫人住进行宫,有为其养老的意思,其他人可没有这个殊荣。

当初是为了侍奉孝顺奉圣夫人,甄家才跟着搬进去的,可这么多年,甄家也没有搬出来,竟还一直住着,不是僭越是什么?

想到这些,江知府把这一桩桩一件件写进折子里,连同这些年收集到的证据,放进一个密封的盒子里,派心腹送往京城,打算送到新帝手上。

太上皇对甄家的宠幸他看在眼里,有甄贵妃在,江知府也不确定太上皇会不会依旧保甄家。

但新帝可不会,他巴不得甄家倒霉,六皇子再无威胁。

做完这事,他直接下令,把所有粮商统统判死刑,包括张李两家。

在知道是张李二人背叛自己后,其余粮商出离愤怒,进而疯狂报复,揭发了他们诸多罪行。

最后的结果,所有参与此事的粮商,家产抄没,田产铺子房产充公,家中成年男丁被砍头,未成年和女眷流放三千里。

至于粮食,取出足额充入新建的太平仓,剩余拿出来低价售卖!

而负责售卖的,自然是粮商会的人,他们以商会的名义,把那些铺子低价买入,换了商会的招牌,先帮府衙售卖粮食,且价格都是一贯一石,比陈粮还便宜。

抄没的九家,加上原本的陈家和马家粮食,再加上金陵运来的六十万石粮食,姑苏是真的不缺粮了。

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一部分,剩下的甄管事都包圆了,打算运到北方去卖。

在离开前,他处理好了那二百四十万两的利益分配问题。

他对那些粮商可没有说实话,并且还把苏叶的原计划改了改,抽走了一半利润。

他没有暴出四贯的价格,而是说售价两贯三百文,其中三百文是运输成本,两贯是实际的收益。

粮商们按照自己拿出粮食的比例,分了一百二十万两。

这已经叫他们足够震惊了,毕竟那些粮食放在金陵卖,价格在一贯五百文上下波动,达不到两贯,运出去需要运输费用,且运输费很高。

因此能多出五百文,还不需要自己付运输费,更不用操心运到外地卖的各项打点,相当于是纯赚啊,他们当然高兴!

这就等于人在家中坐,稳定的收益就源源不断来,还不用承担风险,如何能不高兴?

当然了,这是在他们不知道具体售价的前提下,而甄管事也不会让他们知道。

参与了此事的粮商们都死光了,他们也不可能会知道。

因为这一出,甄管事彻底在商会站稳了脚跟,成了领头羊一般的人物,可谓春风得意。

可面对陈景轩,他又重新变回之前那个忠诚可靠的样子,“大人,这是此次赚到的一百万两,另外我提前预支了二十万两,购买姑苏城内空出的店铺,您看?”

陈景轩挑眉,惊讶看他,竟然一分都没拿?

“你想要什么?”他开门见山道。

这么有眼力见,又能办事的人着实不多,如果对方要求合理的话,他可以适当答应下来。

毕竟他现在实在太缺人手了,这甄士韬他已经让人调查清楚了,人品还过得去,能力也有。

甄管事眼前一亮,当即毫不避讳道,“大人,我想当官!”

见陈景轩微微皱眉,他连忙道,“我本也是书香门第,奈何读书资质有限,家族也没有关系能助我一臂之力,只能走上经商一途。但我实在不甘心,这辈子只能当低贱的商人。小人家中有一幼儿,聪明机灵,先生说有读书天赋,奈何我从商后,就落入贱籍,我儿子也不允许科举。因此我就想投靠明主,靠功劳博取一个机会。不需要多大的官职,只要能让我改换门庭即可!”

这要求倒也无可厚非,陈景轩也不是办不到。

他想了想,“这样,你帮我经商十年,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商会发展壮大,把全国粮商都容纳进来,统一管理。事成之后,我为你谋一个户部的笔帖式,虽然是从八品的微末小官,但也进入了官员阶级。倒时你攒一攒功劳和经验,我想办法提拔你。只要你不犯错,兢兢业业,多得不敢想,做到从五品的位置还是有可能的。”

陈景轩从他眼里看到了名为野心的东西,那并不是为儿子未来考虑,而是想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他并不讨厌有野心的人,或许以前觉得这样的人不够纯粹,可经历东宫一系列变故后,他就觉得有野心才是好事!

先太子就是公心太多,野心不足,才会在有希望的情况下放弃谋反,结果整个东宫都没了!

“谢大人!”甄士韬双眼灼灼,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必不负大人栽培!”

那一百万两被陈景轩交给他作为活动经费,有钱有人有靠山,甄士韬自认为有能力,很快就能掌握全国粮食买卖。

陈景轩郑重警告,“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不能出事。”

“是,我明白!”读过书的他当然明白粮食的重要性,虽不知道这位陈大人是为谁做事,太上皇还是新帝,但这件事都关系重大,不容一丝一毫的疏忽。

两人又商量了一番细节,直到夕阳西下,甄士韬才告辞离开。

陈景轩看着他的背影,眯了眯眼,轻声吩咐一句,“把他给我看紧了,做过什么,和谁接触,一言一行都要记录下来,然后向我汇报!”

他决不允许这人有背叛的可能,粮食太重要了,掌握了全国粮食买卖,手里又有军队,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