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第四百章红楼潜龙在渊14 陈景轩审问……

他这是指导林如海去向苏叶薅羊毛,有这样一位大佬在,还会怕孩子身体不好吗?

林如海笑着点点头,但心里却明白,一切的恩惠都需要偿还。

苏叶是什么身份,他大差不差已经猜出来了,无非和已经过世的先太子有关。

说实话,那位确实是有为储君,比现在当势的四皇子,要更光明磊落的多,也更心怀家国大义。

可恨时也命也,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不济,总是给好人更多的磨难。

林如海是钦佩敬慕那位储君殿下的,尤其在知道他宁愿自己一败涂地,也不叫石重那种的卖国贼得逞后,就更是大受震撼,可惜这样一位储君最终殒命。

可就此把林家绑在那位子嗣的战船上,他还不能下定决心。

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朝不慎,就会让林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也因此,他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苏叶的恩惠。

“啧啧啧,你就是看不穿,”凌云子摇摇头,一脸的无可奈何,“你以为你现在还能脱身?”

都把这位祖宗养在家里了,就已经站在了四皇子这位继承人的对立面,人家要是知道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林家。

那参不参与还重要吗?他可是参与了保护太子血脉,剩下也不过是细枝末节。

“不,”林如海轻轻摇头,“林家家训是兼济天下。”

林家从前朝开始就是姑苏大族了,家族人才辈出,家学渊源。

等到前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百姓被盘剥活不下去,战乱四起。

林家就分裂成两派,一派坚持忠君,无论皇帝多昏庸多无能,他们始终不改初心,誓要与国家共存亡。

这部分族人当时留在京城,誓死守卫皇城,最后全都也死在了起义军的弓箭之下。

那一支起义军是最先攻下京城的,却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胜利者是林如海这一支的祖先支持的徒家□□,不过当时他们是从南方起义的,由南打到北,速度就没那么快,因此等不到林如海祖先去救,那一支的林家人全部殉国。

这一支的祖训是达则兼济天下,他们效忠的从来不是哪一国哪一朝的皇帝,而是能给百姓谋福祉的皇帝。

前朝皇帝实在太昏庸了,百姓苦不堪言,林如海祖先不忍见饿殍遍野的惨相,宁愿背叛从小接受的忠君爱国思想,进入了举兵谋反的起义军中,帮助徒家夺得江山。

林家的祖训是想要百姓过的好,过的安稳。

林如海不确定,等苏叶长大,会不会给天下带来兵戈,给百姓带来战乱。

因此他一直迟疑着,害怕林家成为天下的罪人。

凌云子翻了一个白眼,嘀嘀咕咕,“你知道什么是紫微星吗?紫微星是命定的帝星,只会给天下带来长治久安,安稳富强,你所谓的灾祸,那是扫把星,祸星!”

“可如此的话......”岂不意味着,当今四皇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他会给大楚带来动荡,不然哪有紫微星安稳天下的机会?

林如海眉间染上一抹忧色,为即将到来的大乱。

“想都知道,山不容二虎......”剩下的话凌云子没说,但意思两人都明白。

二虎必有一争,除非老虎亡故,但这绝对不能说出口,不然就是咒当今圣上。

“如果不退位就好了,”林如海长叹一声。

但这绝对不可能,老皇帝身体不好,劳累不得,他得长时间休养,而每天一大早的早朝,就不适合休养身体。

因此退位势在必行,退位了,就有了两个皇帝,一个在位几十年,功绩赫赫,被天下百姓推崇。

一个年轻有精力,未来无限可能。

投靠两者的人都不会少,甚至有可能一半一半,最终形成两虎相斗的场面。

凌云子伸出手指,仿若高人一般念念有词,如果不是人光溜溜在水里,还真有那么点高人风范,“我掐指一算,皇帝在万寿节后就会退位。”

没错,今年是皇帝在位四十年整,又正好是六十一岁的高龄,他想要在任上过完万寿节再退位,是所有人都猜到的。

林如海也明白,自己在异想天开,看了旁边屋子一眼,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你泡好了吗?我见水变透明了。”

凌云子尝试了一下,发现全身舒适,忙开心的站起来,“好了好了。”

他还顺势蹦了两下,以证明自己是真的好了。

动作幅度太大,让林如海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他忙以手遮面,“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说完转身就走,为怕药剂的事泄露出去,他亲自在这里照看凌云子,现在既然人已经没事了,那就不必再留了。

“诶诶诶,”凌云子想要抓住他的衣角,被躲了过去,“你倒是给我拿件衣服啊!”

林如海不理,快步离开这间房。

他堂堂林探花,又不是某人的下人,对吧?

离开前,他先去探望了一下苏叶,见苏叶闭着眼睛,踌躇了一下,还是什么都没说,离开了。

苏叶没有在意,不着急,想要收服林如海这种正统文人,让他支持自己走上相当于谋反的路,一时半会儿是行不通的,得耐心!

她不知道那位四皇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从行事看,看不出雄才伟略的模样,反倒有点小肚鸡肠,惯爱使阴诡手段。

在原主皇祖父的治理下,整个大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但掩盖在这种繁荣表象下的矛盾也越发尖锐。

比如大部分官员被富贵迷了眼,腐蚀了心志,不再想开国初期那样兢兢业业,变得惯爱享受。

即便他们刚开始不是如此,怀抱救世济民之心。

可朝堂的氛围已经形成,非一己之力可轻易打破。

中央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地方护官符行为猖獗。

盛世之下,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大家开始认同成为一家奴仆是个好选择,这只能说,观念的形成必定有它的现实成因。

如果不是外面世道艰难,谁愿意成为家奴呢。

百姓的目标不过是活下去,尚能吃饱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当生死不由己的家奴。

可从林家下人的状态就知道,他们很满足甚至高兴于能在林家当仆人。

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相反,是他们聪明,早早看清了事态炎凉,能有一个安稳的饭碗,一个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整个大楚上下,已经形成了稳固了阶级,现有利益集团掌握了绝大多数的利益,不允许外来人挑衅争夺。

有那靠科举入仕的,也得迅速融入他们当中,学会按照他们的规则办事,被同化为‘自己’人,才能当好这个官。

文中提到的贾雨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是进士出身,有真才实学,就任知府期间,因严厉酷刑,得罪了相关利益集团,被栽赃贪赃徇私的罪名,上司不保他,同僚陷害他,就连下属都背叛他。

最后他被革职,一朝回到解放前。

文中没有对贾雨村是不是被冤枉的,做详细介绍,但如果他真是贪污之人,像林如海这样品行高洁之人,真的会聘请他来给独女当老师吗?

过后还给他写介绍信,让他重新起复?

要知道古代讲究连坐,有任何丁点关系,在对方出事的时候,都可能受到牵连。

更不用说这种举荐和被举荐人的关系了,如果不是林如海确信他的品行,哪敢如此行事?

因此贾雨村在前期应是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好官,受陷害才会被罢官。

可到了后面,他懂得如何‘做官’了,同时也丢掉了本心,与污浊为伍,也因此官途越发顺遂了。

管中窥豹,一地一府是如此,难道其他地方就能免俗吗?

因此,整个王朝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不得不改革,不得不用强有力的手段,打破其固有利益阶级的地步。

这势必带来动荡,毫无疑问,但也能为王朝再延续百年。

动,四皇子将会与整个朝堂为敌,面对层出不穷的反对势力,还有老皇帝在后面拖他后退。

不动,不到二十年,整个大楚就会变得千场百孔,原本的问题将一一暴露,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最终形成尖锐的社会问题,威胁到徒家的统治。

这么说吧,但凡四皇子登上那个位置,就站在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从未受过正统继承人教育,暂时看不明白这一点,等到真正站在高位,才会知道,这个位置有多么的难坐!

如果他本人雄才大略,有着先太子那般不顾一切的决心,那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到时,苏叶不会与他争,反而会默默支持,这样的帝王,值得尊敬,也应该获得支持。

大不了等事情结束,她带着自己人去海外打地盘,占海为王也是可以的。

所以,你是吗,徒机?

苏叶微微一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