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第两百八十二章自由奢华的汴梁12

六年后

苏叶坐在客船上,由东水门进汴梁,沿着汴河一路来到利仁坊,方靠岸下船。

利仁坊是内城比较富贵的坊市,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当官的,房价也是贵的离谱。

旁边的光华坊有着开封府,明堂,秘书省,尚书省等官衙机构,因此东街这边,居住大部分都是官员。

苏叶能在这里拥有一栋66间房的住宅,还是因为苏母当时买的早,又正好碰到了一位贪官被查出贪赃枉法,判了流放。名下有六栋豪宅充公,而这处,是他用管家的名义买的,也被充了公。

查抄的房子被重新拿出来售卖,按理来说会比市价低一点,再加上位置实在好,本该被那些官员哄抢的。

可这处屋宅相比其他动辄一百多间的,就显得小了,另外主人不住,又在管家名下,就被拆分当成了租房,租给来汴梁读书的学子们。

人一多,又没有精心保养,房子自然坏的快,不仅有漏雨漏风等问题,而且到处都是破破烂烂。

房子买了不一定能住,得推翻了重建,那大伙就不乐意了,性价比不高啊。

一来在汴梁,买地皮不便宜,可重新起一栋房子的价格更高,宋朝的房子好装修,为了装饰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钱,因此这是和地皮一样昂贵的花销。

花了比周围房子一样的价格,结果却买了一栋破房,还得自己重建,这换谁都不乐意。

于是这里就被苏母捡了漏,花了三千多两,购买房契地契,又花了两千多两重建。

当时觉得不值,因为这里的房价值不了六千两,几乎是周围房子的两倍。

但这十几年,北宋的经济飞速发展,汴梁人口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官员都买不起房,导致这里的房价节节攀升,没有七八千两银子,还拿不下这栋房子。

也就是说,苏母实在做了一桩投资颇丰的买卖。

而这也便宜了苏叶,在汴梁直接有现成的落脚点,关键还靠近汴河,出门那可太方便了。

房子一共是两进的,其实是三进改成了这样,前面一进有九间,分别是正厅,大堂,左右厢房,以及下人居住的倒座房。

第二进是个大大的花园,小桥流水,山石造景,湖中心有观水亭,外围是一圈房子,把小小的人工湖围起来,总共有四十多间,用途不同。

这是一个不太符合规定的房子,看起来就像是酒楼那种建筑,坐在厢房里,能欣赏到院中的美景和亭中心的表演。

没错了,苏母就是按照酒楼的模式建造的,她是个江湖人,自来也没见过官宦人家的宅邸,当然也看不懂他们那些意境,以及虚虚实实的造景。

但每次来汴梁,她住的都是遇仙楼这种顶级奢华的酒楼客栈,她觉得,这就非常奢华和舒适了,因此当初修建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样子来。

好在当时还没有对房屋建筑有过多规定,大家建成什么样,纯凭自己的喜好。

现在就不行了,处处有规矩,房子不是你想造,就可以造的。

苏叶也觉得这样的房子住着很舒服,人家酒楼一切宗旨都是为了服务,当然处处考虑到了舒适度。

说实话,在有雇佣下人的情况下,这种房子简直千好万好,无一处不好。

当然前提是有人帮你打扫清理,时时维护,也有人洗衣做饭。

苏叶自然有这个财力,直接雇佣了十来人,其中厨房就有三位,两名厨子和一名小工。

在宋朝,那些可以买卖的奴仆基本没有,都是雇佣,合同长的签十年,十年后看是否续约,可以请人继续干。

相对地他们的工钱也就比较高,好的厨师一天需要500文,而能干的婆子一天也要差不多200文,因此这宅子里每月的花销至少在300两上下。

除了这些人的工钱,还有吃穿,养车马的钱,维护房子的成本,所以在开封想要生活过得好,免不得大出血。

当然了,苏叶是不担心的,先不说苏母留给原主在汴梁的产业,就够她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加上霸刀山庄现在正在经营的,以及苏叶这六年来的经营,每年至少十几万两收益,花这些是轻而易举。

苏母置办的产业中,除了这一栋房子,还有三间铺子,一间在通力坊,一间在安业坊,都在内城城西,繁华的商业地带,铺子不大,可以开一间脚店了,因此租金不便宜,每月的租金200两左右,加起来就是将近400两。

最后一间在外城,靠近国子监,被租给了一家经营青楼生意的,那个房子大,直接有三百多间,中间还有园林设计,每月租金300多两。

这里加起来就超过了700多两,完全能覆盖宅子里的开销,还能剩下一半用来花销。

另外,苏母在城郊买了一百亩的下等田,和一百亩的山地。

所谓下等田,并不是它的地力有多差,或者没有水源可以灌溉,而是离汴梁稍微有一点远,运输需要翻过一个缓坡,不是很方便。

再加上那块地只是往年被开了荒,后来战乱百姓都逃了,就变成了荒地,但官府的登记,却是下等田,得按照下等田的价格购买。

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冤大头啊,因此就一直空着。

苏母心里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江湖人经营势力,大部分都是找个山头,先修建房子,然后收弟子。

大部分弟子给孝敬钱,他们拿去买铺子买地,然后把地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或者收一些给不起孝敬的弟子,让他们从事耕种,顺便学武。

而往往这些地,就是开发自己所在的那个山头,因为离得近,也往往都是一些荒地,甚至没有经过开发的。

江湖人很少去计较这些地里的出产怎么样,因为那些基本不卖,只供自家吃,省的花钱买了。

他们要是想赚钱,多收一些富贵子弟当徒弟,或者收本地富户的孝敬即可,何必累死累活种田呢。

苏母也是这个思想,在汴梁郊外买地,为的是给自家供粮食。

也因此,这个稍微便宜点,交通又不方便的地方,就被她选上了。

没办法,更好的地方被那些官员或者富商占据了,想买都买不到。

买下之后,前面好几年都没什么出产,因为要养地,一直种的都是一些蔬菜。

经过十多年经营,现在才刚刚成为中等田,可以种植水稻,小麦,和各种农产品了。

另外,那个小山头经过修整,种了一些果树,散养着鸡鸭鹅,牛羊猪等牲畜,每年运到汴梁一卖,再扣去雇佣佃户的工钱,能有个一年七八百两吧,远远比不上商铺赚得多。

关键十几年过去了,它总共也就给苏家带来了一千多两的收益,这还是近几年攒的。

那么钱哪里去了?

当然不是被管事贪了,他还没那个胆子,敢贪江湖人的钱。

其实大部分都被拿来修庄子和路了,苏母听说大户人家在郊外都有庄园,所谓庄园,不仅有田有地有山,还得有堪称园子的建筑。

反正也不缺这点钱,索性她也修上了,刚开始几年,地里的产出不行,只能建几栋屋子,临时让雇佣的仆人落脚。

后来收益上了正轨,就越修越豪华,房子有两百多间,里面亭台楼阁,水榭游廊,应有尽有,更有练武场和花园等占地面积巨大的场所。

总共花了好几万两,才在三四年前修成。

而剩下的钱,当然用来修路了,不是不方便嘛,苏母直接大手一挥,在山的中间挖出了一条宽阔的道来。

这样一来,运送就不用上坡下坡了,再把连通进城的路修一修,可以直接用牛马车通行。

现在除了路稍微远一点,需要三四个时辰,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苏母的慷慨,附近的地居然再一次成了香饽饽,被官员富商买下,开发成农田。

这样一来,苏家庄子的郊区,也就没那么郊了,而且地价也涨了,虽然依旧没有回本。

但不得不说,苏母真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至少这让苏叶在城里,完全不缺粮食吃。

也不用担心遇到战争或者天气不好,粮食减产,粮价上涨的情况了。

钱不钱的还是小事,最主要保证了她不会缺粮。

而这些都是苏母和原主留给苏叶的财富,能让她在汴梁过着舒舒服服的生活。

另外,霸刀山庄那边,也重新恢复了产出。

当年万众门的事发后,苏叶随即消失,但这不代表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万众门里的财物大部分被苏叶带走,剩下的充公,而那些人,参与了霸刀山庄灭门的,都被砍了头,剩下的也没了武功,还没了金钱,只能灰溜溜地躲起来,过着普通日子。

但这件事几乎传遍了江湖,所有人都见识到了苏叶的手段,和残酷毒辣的性格。

至此,再也没人敢打霸刀山庄的主意,即便现在的霸刀山庄只有雪松夫妻和零星几个人在,也没人敢对付他们。

苏叶后来回去过一次,给雪松夫妻永久改头换面,让他们彻底成为霸刀山庄的管家和管家夫人。

另外,苏叶还给了他们一套功法,是在陆小凤世界收集的,在那里都能算一流,更别说这里了,而且相比之下,是完整传承的武功秘籍。

夫妻二人都学了,然后招收了一些弟子,重新把霸刀山庄建立起来。

但和以往不一样,这次走精而少路线,两人只代苏叶收了六个弟子,剩下的都是雇佣的杂役,教一些拳脚功夫,为的是护卫山庄安全,剩下的不管。

弟子们学成后,就被安排去了山庄旗下的产业,管理那些,而雪松夫妻就可以不再管理杂务,而是跟在苏叶身边,走南闯北。

因为这番改规矩,霸刀山庄的产业,每年能给苏叶带来万两白银,多的她也没要,就让那些弟子们收着了,全当他们的提成。

而最最赚钱的,其实是苏叶游历六年,一手经营起来的运输贸易线。

其中有六条最为赚钱,其中一条是从四川眉山出发,沿岷江南下,沿长江东行,到达江陵,后由淮河北上,进入汴河,抵达开封。

这一路经过好几条水系,也路经六个江湖势力范围,苏叶颇为耗费了一些精力,和他们周旋,签订了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