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雪谷救援

左舷 步枪 2259 字 2022-09-12

战斗机还好,因为有速度,因为结冰问题引发故障的例子极少,但是直升机是完全不同的,结冰是直升机杀手之一。

因为结冰问题导致的空难,全球范围太多太多了。

其次就是液压系统,这玩意儿是控制飞机的骨骼筋络,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因此,一般飞机都有充分的备用手段,甚至一些飞机干脆上两套相互独立的液压系统,一套失效还有一套。

而有些战斗机,主传动系统是电传,副传动系统则是液压,双重保险。但是这样一来,会大大增加飞机的空重,又是一个难题。

苏-27的飞控系统之所以遭到诟病,是因为采用了电传加机械传动的复合方案,是两者结合的一套,没有备用系统,不但重量大,故障率也高。

我军飞行员因为这个先天缺陷吃了很多亏,直到国产四余度电传系统出来,问题才得到缓解。

赵飞燕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飞行高度和避让地形上,贴着树梢飞行需要飞行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山区里的树木因为地形的高度而变化,飞行员需要频繁地调整飞行高度来保证贴树梢飞行。

而且,驾驶的还是一架米-171中型运输机,比直-9这样的轻型直升机要笨重许多,操纵起来更加困难。

要降低被发现的几率,就要缩短暴露在危险地带的时间,意味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速度。

前方有一片空旷地,林业工人正在进行伐木作业,米-171擦着他们的头顶高速掠过,引来伐木工人的注目。

李海看了一下相对位置,转到载员舱把这个情况告诉谢中校。

谢中校沉思了一会儿,说,“你看清楚大概有多少人吗?”

“应该有十几个人,几台机械。”李海说,“他们的位置距离目标营地只有十二公里,这个距离很危险。”

谢中校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李海回到驾驶舱,谢中校马上把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要求通知地方林业部门把伐木工人撤回去。

虽然不知道具体任务,但是李海很清楚是要动枪动炮的。大龄山区遍布厚厚的积雪,从目标营地所在的山岭下到雪谷,如果是滑雪的话,几分钟就能到达。

雪谷再到伐木作业区,最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伐木工人们所在的位置属于高危险区域。

十几分钟后,米-171靠近了目的地,李海把降落区域标注出来向赵飞燕做了明确。

米-171开始低空低速飞行,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平地,没有植被,也看不到绿色。

李海提醒赵飞燕,“是水泊,不是理想的着陆场。”

他指了指南侧较为稀疏的树林,道,“三点钟方向树林里,有三十多米的空间,能着陆吗?”

“应该没问题。”赵飞燕转向过去,慢慢的靠近。

因为周围树木的限制,留下的空地宽度仅为三十余米,意味着稍稍有一些偏移,旋翼就会打到树木,很考验飞行员的技术。

战云天不断地报出与右翼树木的距离,让赵飞燕有一个明确的参照,像在窄空间里停车一样,除去车身宽度,左右余量加起来三十公分,不是老司机根本不敢尝试。

不过女司机另当别论。

米-171稳稳落下,旋翼产生的强大的风力扬起一阵雪尘。起落架轮胎直接没入了积雪里,瞬间看不见了,可见积雪厚度几乎达到了五十公分。

尾部舱门打开,谢中校带着那两名战士就跳了下去,朝树林里艰难行进。医护小组把担架拉下去,是可以在雪地里拖行的担架,紧随其后而去。

李海想了想,让赵飞燕和战云天注意警戒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他拔出92式手枪,戴上防雪盲的墨镜,持枪警戒着。

不多时,谢中校他们返回,人多了好几位,然而,光是伤员就有三名,其中一名是重伤员,躺在担架上不省人事,覆盖着白色的被子,但是李海看到医护人员的衣服上蹭了不少血。

另外两名伤员情况要好一些,有人搀扶的情况下勉强能够行走,但是脸色很苍白。

把伤员搬上载员舱后,谢中校沉声对李海说,“出了点问题,你得留下来。”

“没问题,需要我做什么?”

看见那三名伤员有着同样年轻的脸庞,李海只觉胸腔中一股热血在疯狂上涌。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