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今晚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中燃起庭燎,庆祝新年,普通人家烧的是柴火。而皇宫的篝火里燃烧的木材,并非普通木材,每一根都是贵重的沉香、檀木,浓郁的香气缭绕在蓬莱宫上空,随风飘到十数里外。

裴英娘手里擎着酒杯,看一眼熊熊燃烧的大型庭燎,很想叹一句,罪过可惜啊!几百车沉香、檀木,就这么粗暴的往篝火里一扔,噼里啪啦烧上一整夜,化为飞灰,除了久久不散的香味之外,什么都不剩下,太奢侈了!

她靠近李旦,压低声音说:“阿兄,以后我们守岁,绝不能烧檀木!”

殿外琵琶、箜篌、羌笛、羯鼓齐奏,教坊舞伎配合着悠扬的曲调,翩翩起舞。

李旦低头,看着裴英娘,内殿灯火通明,她的脸像最上等的美玉,散发出淡淡的光泽。

“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唱礼官的祝福祷告声响彻大殿。

龟兹乐人们全神凝注,曲调骤然变得奔放密集,激昂热烈。

席间众人纷纷放下银筷酒杯,肃然起敬。

明亮的火光中,千余名头戴面具的舞者呼喝着奔入广场,整齐的脚步声震得席案上的酒杯不停打晃,声震云霄。

傩戏开始了。

驱傩仪式盛大隆重。

青衣画裤的是傩母,朱衣画裤的是傩翁,二人装扮成鬼神。其余一千多人是傩鬼。

傩鬼们手舞足蹈,动作夸张诡异。

这是在表现驱赶疫病、恶鬼,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顺遂平安。

“令月,十七……”李治下意识看向身边。

往年每次傩戏开演,两个小娘子都会吓得瑟瑟发抖,扑进他怀里撒娇。

他一手一个,搂着姐妹俩,安慰哄劝,两人才敢大着胆子继续观看驱傩仪式。看到害怕的地方,又一头钻进他的袖子里。

依偎着强大的父亲,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抬起袖子,礼服宽大的几层袖衫扫过席案,但并没有人顺势抓着他的袖子躲到他怀里求庇护。

李令月和薛绍的席位在武皇后旁边。

李令月满脸含笑,不仅不怕场中青面獠牙的傩翁傩母,还饶有兴致地观看傩舞,和薛绍有说有笑,品评今晚的歌舞。

裴英娘脸色有点发白,看着状若疯癫的傩翁傩母的目光十分畏惧,又忍不住想看。

李旦知道她素来怕驱傩仪式,脸上不动声色,面无表情,但手臂却揽在她腰间。

两个小娘子都长大了,有人保护关怀,不必事事依靠父亲。

李治收回袖子,长叹一口气。

他收敛惆怅之色,叫来老内侍,含笑道:“把准备好的面具取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

本章守岁的内容参考《隋唐五代史》分卷中的《习俗史》,部分句子、词语有摘抄。

············

关于瓷器部分的叙述,带有强烈个人观点。初唐的制瓷技术水平还不够,初唐宫廷的皇子皇妃们日常一般不用瓷器。

宋朝时瓷器备受追捧。

············

个人观点:

唐朝崇尚富丽堂皇,敦厚饱满,明朗健康:就是有钱,就是富裕,就是豪放!

········

宋朝崇尚清新淡雅,文静自然,简约高雅:就是小清新,就是文雅,就是有气质!

········

明朝注重金彩结合,是唯一一个男人的衣服比女人的讲究还多的朝代:就是这么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