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女官

那时候的女官哪一个不以自己的身份为傲?以色侍人,终究色衰爱弛,她们不以容色侍君,也能和男子一样靠才学本事立身!

现在呢?女校早已废置,宫女没有晋升的渠道和可能,自然不会发奋进取。和谨守本分、靠才学晋升比起来,还不如讨好宫里各处的提督太监,或是以美色被贵人垂青,直接一步登天。

黄司正长叹了一声,鬓发霜白,面容苍老,唯有那双眸子精光闪烁,比她的脸要年轻十多岁。

“令真,你以女官的身份插手宫闱之事,妄图扶持你妹妹为东宫太子妃,根本无益于现在的局面!你将女官卷进宫闱争斗之中,无异于刀口舔蜜、饮鸩止渴!迟早祸及己身!东宫已经知晓你当初想对秀女下手以确保你妹妹选中,太子其人,看似温厚儒雅,实则锋芒内敛,你莫要再执迷不悟了!”

胡令真神色冷凝,脸皮绷得紧紧的:“黄姑姑,太子贵为储君又如何?天下男子皆薄幸,送上门的美人,他岂会真心拒绝?东宫不会只有一位太子妃,我妹妹才貌双全,为何不能侍候东宫?郑娘娘司马昭之心,宋宛绝非良人,与其便宜昭德宫,不如让我们仁寿宫分一杯羹。”

“男为尊,女为卑,身为女子,我们饱读诗书又有什么用?永远不可能靠科举晋升,不可能位列朝堂,显耀宗族。选拔为女官让我们可以和男人一样光耀门楣……可现在呢,我们早就被阉人取代!朝臣看不起阉人,他们更看不起女人!这就是现实,女人比不上威武男儿,女人连不男不女、身有残缺的阉人都比不上!”

“阉人可以左右朝政,我为什么不能扶持后妃来达到我的目的?”

“刀口舔蜜,尚有甘甜,饮鸩止渴,未必就会一败涂地,总比坐以待毙强!”

她声音凄厉,如杜鹃啼血,竟不等黄司正开口,转身拂袖而去。

黄司正站在原地,目送胡令真走远,摇头叹息。

胡令真这是要一条道走到黑啊!

可悲。可叹。可怜。

更可怕。

一名年轻宫女走到黄司正身边:“姑姑,现在怎么办?胡广薇和宋宛领了牌子,已经到宫门口了。”

黄司正收起感慨之色,低头理了理衣襟。

“我好久没请老娘娘安了。”

她性子偏于端正,从不曾参与宫闱之间的争权夺势,不趋奉贵显,不欺凌弱小,在宫中沉浮数十载,勤恳半生,赢得“忠厚”之名,说话还算有些分量。

……

贺府。

东宫小内官不慌不忙,似乎完全没把即将出宫的胡广薇和宋宛放在心上。

祝舅父和贺枝玉却不敢掉以轻心,时不时打发人出府探问消息,听到一点动静就急得直跳脚。

金兰一边看书,一边安慰满屋子乱转的贺枝玉:“既然太子早有成算,咱们急也没用的,你坐下吃杯茶吧。”

贺枝玉坐下,灌了口冰镇饮子,看一眼金兰:“你一点都不急?”

金兰摇摇头,拿起笔在书页上做了个记号:“如今我已经和太子一荣共荣,一损共损,是他自己非要娶我的,他知道我的底细,之前宫里一直没派女官来教导我,没见他有什么动作,他肯定有其他打算。”

这些天金兰从枝玉那里听说了不少皇太子朱瑄的事。

……

朱瑄的生母只是个寻常宫女,嘉平帝无意间临幸过一回,并没封妃。那时嘉平帝已经为郑贵妃连废了两任皇后,郑贵妃在宫中气焰嚣张,后妃无人敢掖其锋。朱瑄的生母得知自己怀有身孕,第一个念头就是偷偷落胎,宫中一位宦官同情她的处境,帮她隐瞒,两人将朱瑄藏在幽室中养大,直到他八岁时才敢让嘉平帝知道他的存在。

嘉平帝见到朱瑄,心花怒放,立刻册立朱瑄为皇太子。人人都以为朱瑄母子终于苦尽甘来……然而没等朱瑄换上皇太子的礼服,他的生母已经暴毙于安乐堂中。

朱瑄在幽室中长大,常年不见天日,刚刚摆脱了幽禁生活,成为高贵的皇太子,一转眼却是和母亲的死别……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短短一天里,他尝受了人世间最大的喜悦和苦痛,身在云端仙境,心在修罗炼狱。

据说毒害朱瑄生母的人正是昭德宫的提督太监。

嘉平帝没有细查朱瑄生母的死因,对外只说是暴病而亡。

朱瑄那时已经懂事,对郑贵妃恨之入骨,嘉平帝却为了哄郑贵妃高兴将他送去昭德宫,要他认郑贵妃为母。他被太监强行带到昭德宫,郑贵妃早让人准备了丰盛的席面,亲自盛了一碗羹汤送到他手中,温言哄他。

枝玉说到这里的时候,对金兰一笑,“你猜皇太子有没有喝那碗羹汤?”

金兰想了想,“那时太子刚刚失去母亲,孤苦无依,地位不稳,不敢不喝吧?”

枝玉轻笑:“太子他就是不肯喝!郑贵妃再三劝哄,太子始终不肯张嘴,郑贵妃问太子为什么不喝,太子说了六个字。”

她故意卖关子,停顿了半晌,猛地拍一下手。

“太子回答说,我怕羹中有毒。”

金兰惊讶地轻呼一声。

朱瑄为人温和,举止高雅,不像是会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当面给郑贵妃难堪的人。

枝玉笑得前仰后合:“我听宫里的人说,郑贵妃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现在的太子彬彬有礼,端正温和,谁能想到他小时候竟然是个刺头?”

幼时的朱瑄浑身戾气,整天阴沉沉的,嘉平帝对他起了防备之心,不再逼迫他认郑贵妃为母。郑贵妃转而扶持其他皇子,同时对朱瑄多番打压,阻止他出阁读书,阻止他娶妻,阻止他和朝臣来往。

金兰忽然发现:朱瑄的身世……和自己的差不多。

不过朱瑄比她的处境要艰难得多,她面对的只是主母祝氏一人,朱瑄面对的却是郑贵妃、嘉平帝、掌印太监钱兴、内阁元辅郑茂……他身为储君却朝不保夕、如履薄冰,随时可能枉送性命。宫闱之中遍布杀机,稍有不测就满盘皆输,难为朱瑄能一步步走到今天。

……

了解朱瑄的身世后,金兰认为以朱瑄这些年的谨慎,娶她之前肯定早已经把她的性子摸得透透的,特意派内官守在贺家,应该就是为了防止她不懂规矩、当众出丑。

“太子都不急,我急什么?而且我们急也没用。”她低头专心看书。

枝玉气也不是,笑也不是:“你和太子见面,到底说了什么?我看你也太不把太子放在心上了!”

她知道金兰重情义,这些天千叮咛万嘱咐,叮嘱金兰一定不能对太子动心。宫里的女人可以蠢,可以笨,可以骄纵,唯独不能傻到对枕边人动真心,否则怎么熬得过以后的漫漫年月?花无百日红,帝王家的男人绝不会只衷情于一个妃子,嘉平帝对郑贵妃可谓情深吧?可嘉平帝身边什么时候断过年轻貌美的宠妃?

金兰把枝玉的警告铭记在心,“男人呵!都不可靠!”

见姐姐听进去了自己的忠告,枝玉十分欣慰,但这会儿她又后悔了——她是不是说得太夸张了,金兰这态度未免太不把太子当回事了吧?

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养娘连滚带爬冲进屋,“宫里的女官来了!”

枝玉腾地一下站起来,噔噔噔噔出了院子:“来的人是谁?”

养娘上气不接下气地道:“报信的说来的是胡小娘子和宋小娘子,人已经到皇城口了!”

贺家仍旧住在外城。

枝玉一语不发,面色阴沉如水。

太子爷也拦不住胡广薇和宋宛么?

她深吸一口气,叫来管家,敲打了几句,命各处仆从小心伺候,别在人前闹出笑话。

管家应了。祝舅父亲自带着人从外院开始检查,以防有什么错漏之处。

枝玉自己领着养娘丫鬟查抄内院,但凡有举止不端、私藏物件的丫鬟,立刻让人绑了拖下去。又叫来养娘叮嘱了一番。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周太后和郑贵妃派来的人,哪怕是阿猫阿狗,他们家也得敬着,姐姐是太子妃,不便给两人下马威,那便让她来做这个恶人好了。

她决不允许任何人在她眼前欺侮她姐姐。

一家人转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不多时,府门外传来车马喧闹声,几名青袍内宦捧着文书宝匣走进贺府。

祝氏不懂宫中规矩,金兰身为太子妃,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现在家中庶务都由枝玉照管,她领着养娘丫鬟等在正堂里,笑着和内宦寒暄。

内宦认得枝玉,知道她不好惹,笑着拱手还礼:“太子妃年轻面嫩,老娘娘特意打发几位姑姑来府上给太子妃作伴。”

几顶轿子进了内院,轿夫在过道前放下挑竿,小内侍掀开轿帘,请里面的人下轿。

枝玉冷冷地看着那几顶轿子。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轿帘掀起,最先走出来的是两位年纪三十岁上下的女官,戴包头,簪绒花,织金云肩宫装,面带笑容,一团和气。

贺老爷和祝舅父满头是汗,盯着另外两顶轿子。

接着走出来的是一位身材清瘦的女官,头一直低着,众人看不清她相貌,心里七上八下的。

气氛沉重,鸦雀无声。

女官抬起头,亦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眉目清秀,举止端庄。

众人齐齐呆住了:胡广薇和宋宛年纪相仿,都是正值碧玉年华的少女,眼前的女官怎么看都不可能才十六岁吧?

三名女官下了轿,一起走到最后一顶轿子前,躬身打起帘子,态度恭敬。

众人的视线集中到最后一顶轿子里。

轿帘撩开,一名发髻高耸、身着织金云肩通袖襕宫装的女官在三名女官的搀扶中走了出来,满头银发,面容慈和,淡淡扫一眼左右,满庭寂静。

贺家人面面相觑:胡广薇和宋宛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