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准备

在这部连续剧里,川军的情况历史上也差不多,七七卢沟桥的战火燃起时候。

何应钦在谈判桌子上跟刘湘和四川一帮子军阀唇枪舌战,目的就是缩编川军。

直到七月九号,听见北平的消息,刘湘都拍了桌子。

狮子大开口,要缩编三分之一川军的何应钦完全傻了。

除了他的黄埔系学生真正掌握的部队,老蒋从来就没有放下过戒心。

哪怕你再能打,出身就是原罪,不用黄埔的嫡系军官掌握部队,不让自己学生接管军权,绝对不会给你扩编。

重压之下的川军,开始反弹。

开出四川,把地盘交出来让中央军进驻,腾笼换鸟。

川军各部获得军队扩编,将领也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

在大米粒坚,很多研究中国战场的专家,把中国军队分为国军(老蒋嫡系),八路(共军),还有地方军(像川军,滇军,湘军,桂军,粤军,晋绥军,西北军等等部队)后世的果粉,把这地方军,一起归纳在国军身上。

比从不学习历史课的老外还不如。

张口闭口就是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最险恶的地方,最艰难的仗,都特么地方军打的。

除了华北西南几个角落,没来得及开过去,川军仗仗没落下。

抬头看见老常焦虑的眼神,周小山无奈的说。

“还能怎么着,等日本人打进来,火烧眉毛以后,根据谈判开的一个缝隙,自己编,编成以后,开赴战场,老蒋会被迫承认的!”

历史上本来也就是这样,党的领导集体有魄力,战火燃烧到山西的时候,主动改编了红军。

及时支援了山西战场。

并且利用日军在华北没站稳脚跟,各县城,乡镇兵力最空虚的时候,获得发展机会。

“对了,我看你们都换装了,那淘汰的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