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朝堂的发展

新城在这半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大唐也是一直在进步!

年初的时候,冯盎已经击退了僚人,并且是用最小的损失击退了僚人。

击退之后,冯盎派出了他手下的军师开始游说僚人,许诺他们大唐平民的身份。

这只是一点,也是必要的一点。僚人不看重这一点,但是朝廷看重!

僚人很少从事生产,一切资源基本来源于大自然!

耕种之类的事情很少,而且身处深山老林,养殖技术也很落后。

磋商一月之久,在冯盎给出向僚人提供良田耕种,并且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带动。

僚人五年之内不用上缴赋税,前两年还有朝廷资助的粮食供给他们。

一系列的好处许诺之下,僚人终于出了山!一切许诺的条件都办到了,但是……

僚人被分化为几百个小村落分布在岭南境内各个州县,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这些僚人谁知道会不会又生出反叛之心!

朝廷之所以能提供给僚人足够的粮食,那是因为林邑那边的第一批粮食已经收获!

林邑地方不大,但是耐不住产粮啊!

第一批的粮食上贡给大唐的有五十万石,这对整个大唐来说没有多少,可是满足那些僚人的需求却是足够的!

而且这只是第一批,林邑的水稻一年三茬啊!

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朝廷得到这个消息,差一点就疯了!

百官们一个个欣欣乐道,彼此夸赞帮助林邑这条政策的正确性。却很少有人想到能有这么大的收货,完全是来自于一个人的提议!

这么多粮食,想要全部运回长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林邑出来的五十万石将,一半交给冯盎去安抚僚人,一半运进了山南道。

至于后面的粮食也是如此安排,分别运进江南道、淮南道。

而这三道的粮食,全都运往了北方,补充北方粮食不足的州县。

玉米、土豆这两样,如今土豆正在慢慢遍及大唐北方,而玉米正在往南方遍及。

因为朝廷下令的缘故,这两年的土豆和玉米的收货全部作为种粮。那些家里田地耕种这两样的农户,也免去了一些苛捐杂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