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执政的时候,他曾这样承认如果他每天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决策是对的,那就是他的判断力已经达到最高的境界了。

这位20世纪最受人关注的伟人的判断力尚且如此,你我的判断力又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你能确定,你一整天的判断力都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五的正确率,那你就可以到华尔街工作,那样你就可以日进斗金、买游艇、娶漂亮的女明星了。如果你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呢?

你可以用神态、声调,或是手势,指责一个人的错误,这有时比我们的言语还要有效。但是这样做,你以为他会感激你?不,永远不会!因为你侮辱了他的智商、判断、自信和尊严。他不但不会改变他的想法,而且还想向你反击。如果你试图用柏拉图、康德的逻辑来跟他理论,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因为这根本不是逻辑问题,而是他的感情受到了伤害。

你千万不能这样说:“我现在就证明给你看你到底错在哪里。”太伤人了,你这话等于在说:“我比你聪明,让我来教教你什么才是正确的。”

这会把你推向那个人的对立面,这样的挑衅行为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开口,他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了。

即使你用了最温和的措辞,要改变别人的意志,也是极不容易的,所以干吗要勉为其难呢?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请换一种方式,一种不会得罪对方的方式。

亚历山大·波普曾经说过:

“教导别人却不露痕迹,让无知的人既受教还会尊重你,这才是大教育家的本色。”

三百多年前,伽利略曾经说过:

“你永远不能教会别人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引导别人去发现新的事物。”

就像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告诉他的儿子:

“我们要比人家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他你比他聪明。”

在雅典,苏格拉底一再对他的门徒说: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人们的观念,是随时在改变的,二十年前我认为对的事,现在看来却似乎有些不对头了。甚至当我研读爱因斯坦理论时,我也抱着怀疑的态度。再过二十年,我或许不相信自己在这本书上所写下的东西。现在我对任何事情,都不像从前那样肯定了。

我可没有苏格拉底聪明,所以我也没有资格告诉人家他错了。我觉得这样做,对我大有裨益。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大错特错的话,你大可不必一下子给人家指出来,若是用下面的口气来说,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好吧,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是我有另外一种看法;当然也许是不对的,因为我也经常把事情搞错,如果我错了,我们现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这样的句子显然是有魔力的!

普天之下,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神仙还是妖魔,都不会责怪你说这样的话:“或许是我不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即使科学家,也是如此。有一次,我去访问史蒂文森,他不但是科学家,也是一位探险家,他曾在北极圈一带住了十一年。其中六年的生活中,除了水和肉外,吃不到任何其他的东西。他告诉我,他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我问他:你的实验,为了求证什么呢?他所回答的话,使我终身难忘。他说:“一个科学家,永远不敢求证些什么,我只试着去寻求真理罢了。”

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包装上科学的外衣,因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别人挑他的毛病。

但是如果你承认自己随时都可能犯错,那就能免去一切麻烦,也不需跟任何人辩论了。而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也会承认自己难免会有错误。这样大家就一团和气了。

我班里有个学生叫哈罗德·莱茵克,他是蒙大拿州比林斯地区的汽车经销商,他就是利用了上述的方法和别人交谈的。他告诉我,其实汽车行业里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当他接到客户投诉时,自己常常用冰冷的言语,冷漠的态度应对,这使得他和客户的交谈特别不顺畅,有些顾客甚至甩下一句“打死也不会再来光顾!”的话后就愤愤离开了。他说: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这种态度行不通了,所以我换了一种说话的方式,我对客户说:“我们的服务难免有疏漏,为此我们要先向您说一句对不起,如果您有什么不满,请告诉我!”

这样做马上就能安抚顾客的情绪,当我们谈到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顾客也会变得通情达理多了。渐渐地,许多顾客夸奖我服务态度好,还有两个顾客,又介绍了其他的客人来买我们的车。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我们需要赢得更多客户的心。我相信谦逊有礼地对待每一个顾客,尊重他们的诉求,是在残酷的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积极认错的态度会让你远离纷争,而你的开阔的胸襟也会感染到对方,让对方变得坦诚,甚至也会对你说:我其实也有错。

如果你对一个人的错误直言不讳,那又会怎么样呢?我来举这样的一个例子:苏先生是纽约一位青年律师,他最近正在美国最高法院辩护一起标的额十分巨大的案件,这起案件牵扯了一个重大的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