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第一百一十六回 县主

今次,胤礽若不出手救他,他便要告发此事,叫贾氏一门以造反罪诛连九族,给他陪葬。

胤礽看了只觉好笑,且不论此事真假,冷子兴有这本事不去威胁他主子、不卖主求荣,反倒找上他这无关之人,真是将他当成了软柿子。

可惜,他挑错了时候,若在贾元春封妃前,贾氏诛九族尚有几分可能,但现在,皇帝要“重用”贾元春,如妻子口中红楼梦里王熙凤所言,便是告贾家造反也无用。

不过,眼下无用,不代表将来无隐患,此事乃宁府之人罪有应得,万不能带累贾氏其他族人。

胤礽望着昏黄的烛光,沉思片刻,令兆利去将杨子喊来,又令他们兄弟出去守门,将信件抛给杨子,冷声道,“带去给你的主子。”

杨子闻言,瞳孔紧缩,面上却如往常一般木讷,不解道,“大爷?”似不懂自家主子此话何意。

胤礽面无表情,眼神平静无波望着他,确实隐藏得极好。

当日在平安州,他察觉身边有皇帝的探子,令明群明里暗里察访许久,一直未查出是谁,直至回了都中,往众人祖上三代排查时,方发现杨子这一家子的特别之处。

大户人家树大分支极为正常,家生子一家子分散到各支主家伺候亦很正常,只杨子家中的长辈兄弟姊妹,每一代、每一人都恰好在离宁荣二府主子不远不近的位置上服侍,不出挑、亦不会犯错,人人老实本分,不引人注目。

若不细究,只以为是一家子安分人,可一旦生疑,便怎瞧怎诡异。

明群派了几个身手极佳的护卫盯了好些日子,方发现端倪,这一家探子想是从开国皇帝始就埋在了贾家,世代相承。

胤礽得知那一刻,眸色发寒,他与妻子几次行事都带了杨子,不知他们夫妻的异样叫人递了多少消息出去。

杨子见胤礽一直沉默不语,仍疑惑看他,静候吩咐。

胤礽见状,哼笑一声,挥手叫他出去,见人欲将信件放回案上,只道,“带走吧。”

信中所言之事究竟如何,让皇帝或太上皇去查就好,只望看在他今日示好的份儿上,别冤枉了他们这些无辜之人。

杨子只得将信件拿起,低头去了。

胤礽稍坐了会儿子,平复下心情,方回院子去。

没几日,便有消息传来,顺天府的青衣“请”了周瑞一家前去过堂,一番严刑拷打后,确认周瑞一家确实未参与冷子兴与山匪之事,方一家子抬着送回荣国府。

王夫人瞧着这一进一出,气白了脸。

一怨周瑞一家识人不清,招了个“土匪”做女婿,给女儿丢脸;二责顺天府没眼色,如此大摇大摆行事,叫贵妃的娘家没面子;三恨贾琏软弱,叫人欺上门,亦不争上一二。

只王夫人满肚子怨气未及发作,当今又下旨申饬正在巡边的王子腾御下不严,竟叫家奴与匪患为伍,险酿大祸。

此举绕过王夫人这正经主子,似给了贾元春这位贤德妃娘娘几分面子。

只叫不少明眼人瞧了笑话去。

王夫人怒气更甚,令人给周瑞夫妇二人灌了哑药,又并一家老小都丢到庄子上去,至于身上疮伤甚的,哪里还管!

所幸周家且有薄财,好生延医问药,方保住性命,只一朝失势万人踩,以前得罪、看不起之人,压上头来,整日嬉戏嘲弄,又没了往日伺候之人,一家子日子过得极苦,周瑞夫妇悔恨不迭,若不为财招那么个女婿就好了。

而王熙凤冷眼瞧了顺天府与当今这一连串动作,复想起吴漫之言,常常出神沉思。

一日,忽听平儿来报,忠顺亲王认了琛大奶奶为义女,还请当今下旨,如今琛大奶奶成县主了,封号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