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

这一问才知道,三年前那个‘小三元’,人虽然是青竹的学生,但却是穆家的儿子!

村里有些人也是碎嘴子,光说这个还不算完,还得扯两句旁的,说沈翠,也就是翠微的山长,从前可是个蛮横无理的主儿,亲儿子也看着痴痴傻傻的,反正母子俩都是让人看不上的货色。

也不知道哪天起,母子俩也都变了个人,一个知书达理,性子和善,开设了翠微,另一个更是翠微的第一个学生,保不齐来年也要成为童生老爷了!

童生在普通人中也是备受尊重的,甚至在偏远一些的村子里,直接开私塾收学生,入学的名额那都得抢破头。

到了翠微这儿,人人是童生,这功名好像是不要钱的一样!

前头卫恕和卫家父母说起翠微的与众不同,顺利得出翠微所在的旧宅是个风水宝地的结论。

这种猜想他们会有,旁人自然也会有。

也不知道怎么的,反正翠微这边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甚至还有人传,这边的一花一木、一块石头一块砖,都带着灵气儿呢!

这话有些人不信的,但架不住好多人连字儿都不认识,就爱听这种神神道道的小道消息。

而且左右只是过来逛逛,蹭到所谓的灵气就是赚到,蹭不到就拉倒,又不亏什么。

村里人都和沈翠、周氏有些交情,有些老人还倚老卖老,说看着沈翠长大的,更不拿自己当外人,一会儿是领着别的村的亲朋好友过来瞧瞧,一会儿是受了什么七拐八拐亲戚的托付,来问招不招生的——至于那个张贴的暂不招生的告示,人家根本不识字,不顶用!

沈翠客客气气地解释了说自家暂时不招生的事儿,遇到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

大多数人知道不招生也就不多问什么了,有些人牛皮糖似的,自卖自夸道:“我亲戚家的孩子那聪明劲儿,真是没话说。你好歹见见人,考校考校……”然后锲而不舍地领着孩子往翠微跑。

更有些混不吝的,直接就道:“都是一个村里的,有啥招不招的?让我家孩子过来旁听一下又咋了?你小时候还在我家吃过一口饭呢!”

其实按着沈翠的性子,遇上那些磨人歪缠、不讲道理的,她根本不想给好脸,甚至有些极品,让她恨不能直接打出去。

但没办法,有些事儿一牵扯到人情世故就变的非常麻烦,而且时下读书人要名誉,她作为书院之长,代表的不仅是她自己,便只能强压着脾气。

后来甚至连村里那个已经糊涂了老阿婆都被牵连进来——旁人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她跟周氏交情好,就哄着她把人往翠微这边带。

对她老人家是真轻不得重不得的,而且还不大说得通道理。都说老小孩老小孩的,应付这阿婆一个,比沈翠教养四个崽崽累上一百倍!

自家书院这清幽地方俨然成了后世那种网红打卡点。

这下子前头那个说容后再议的搬书院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眼下他们三个还只是童生呢,回头等院考过后,翠微一口气出了三个秀才,怕是更要门庭若市!

沈翠先跟劳不语商量,劳不语举前头说是教学三年嘛,但若不是沈翠提醒,他压根就忘记这回事儿了。

“反正我不走,书院到哪儿我就到哪儿。书院的一切安排,也都听山长的!”

征得他的同意,沈翠当天就抽空回了沈家一趟。

刚一见面,郑氏看着她就道:“你脸色这么这样?不知道的还当是你亲自下场考试呢!你眼瞅着快三十了,怎么还不让人省心?”

郑氏埋怨归埋怨,但眼睛里是实打实的心疼。

让沈翠进屋之后,郑氏开了箱笼,拿了一匣子点心出来给她。

“前头你二哥的东家给的,一共两盒,一盒他们两房分了,另一个孝敬我们二老的。我们没舍得吃,本想抽空送去给二胖的。”

沈家人都去上工了,茶壶巷这边反倒比书院那边清静,沈翠觉得好受了一些,脱鞋上炕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着,恹恹地应道:“那我拿回去给二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