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用兵不复

在遥远的北方,那支为了国家和民族哭着摘掉自己红五角星帽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部队,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由那位曾经做眼部手术都没有上麻药的将军,率领着自己的麾下,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三次于同一个小村庄对日军设伏。

谷寿夫尚在华北战场上的同僚们犯了和谷寿夫一模一样的错误,兵书上说“用兵不复”,就是不会在短时间内用同样的招数,可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那位不仅用了,还连用三次,而更令日军上下难堪的是,他们三次都被一群缺枪少衣的‘土八路’按在地上摩擦。

第一拨是因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被打的满地找牙,第二拨负责救援的部队却又惊讶的发现自己也闯进了‘土八路’的布袋阵,等到第三拨援军想着‘土八路’若再敢来,老子真的得喊他爸爸

然后,‘土八路’又八嘎的神奇出现了,真的打得他们喊爸爸。

一场前后三次伏击不过歼敌数百的战例,在战后却被米国牛仔们放进西点军校的教案中,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开门揖盗,打破用兵不复固有模式,他们有炮我们也有炮,松江城处处可是战场!”这是唐刀留给少将旅长的信笺原文。

来自未来的小蝴蝶很自然的就把这经典之作照葫芦画瓢放到了松江战场,把“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精髓演绎到了极致。

说白了,谷寿夫不是败给了唐刀,而是败给了中国最优秀的陆军将领之一。

此时天色已经渐黑,谷寿夫再如何暴怒,也没法驱使步兵主力在黑暗中和中国守军进行决战。

日军步兵潮水般的退却,将旷野里能带得走的日军尸体全部带走,留于城墙之内和泥沼中的尸体却是只能弃而不顾。

而日军的炮兵观察哨也只能粗略的提供了几个大致坐标,日军重炮旅团再度发威,向着几处可能有炮兵阵地的方位轰击了半小时。

光靠着想象的估算,那炮击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在日军炮兵旅团第一波攻击中损失了共计五门火炮的各炮兵阵地这一次完好无损。

这让松江指挥部方面都有些奇怪,奇怪于己方炮兵战损之微弱。

因为日军在重炮开始炮击的时候就升起过观测气球,那会儿硝烟弥漫将松江城遮挡了个严严实实,他们看不到炮兵阵地还情有可原,但当炮兵阵地开始还击,腾起的硝烟就基本将阵地方位暴露无遗了。

要知道,这次集中所有炮火对东城方向炮击,指挥部的两位中将也是思考再三才算是下定决心,打,就算拼着被日军重炮打掉两个以上炮营,也必须得坚决还击。

其目的就是要震慑所有日军步兵,老子的阵地可以给你,但只要老子的炮兵还在,你就别想在上面呆安稳,越是第一个冲上阵地的,越是死的快。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当集齐七个炮兵营对东城长达千余米的城墙区域开炮,将数百气势汹汹准备冲进城内替主力开辟前沿阵地的日军淹没在炮火中后,日军各部尽皆失声。

中国人这一招再如何炒冷饭,都很有效。

万一他们再狠一点,以少量兵力防守,放你大部队来进攻,等你攻进阵地,一顿炮过来一锅端,那可咋整?

拿人命换人命,第十军十万多人恐怕得在这里留下一半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