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新科上校副参谋长!

钱不多,但唐团座却也不嫌弃,现场就把这一万大洋给全体新兵们分了。

普通步兵每人两块,班长三块,排、连级四块,拿到现钱的新兵们情绪顿时高涨,打出的子弹更多了。

据统计,仅是这一下午,川兵新兵团打出去炮弹300发,各式子弹近十五万发,跟打了一场大仗一样。

不是有士兵、警察在街头宣传是部队实战演习,长安城内的老百姓还以为是日本人打过来了,差点儿没携家带口的逃出长安城。

但在唐刀看来,这些消耗都是值得的,好歹让机炮排的新兵蛋子们熟悉了把子弹和炮弹射出去的程序。

会了基本操作,如此而已。

“长官如此不辞辛劳的陪同,第十战区之盛情唐某不胜感激,临行之时请帮忙转告蒋长官一句话,潼关守住之关键不在于投入防御兵力多少,而在于炮火之利!若无能反击之火炮,此战之后日军或许还会组织更猛烈之攻势!华中战局,是国力所限,而非区区几门重炮所能逆!”唐刀在走入火车车厢前和少将副参谋长互致敬礼告别时,送了他这样一句话。

这可不是唐刀信口胡诌,在曾经时空中,潼关之所以可苦守八年没让日军过河一步,搬来重炮和日军部署的重炮对射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

是的,中国也有重炮,虽然少一点。

那是在1934年中国从日耳曼克虏伯兵工厂购进的24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150重型榴弹炮,仅是这24门重型火炮就占了当时军费的百分之六十。

这24门火炮组成的两个重炮团其中的一个也参加了淞沪会战和金陵保卫战,但由于制空权的失利,重炮团并没有表现出应有实力,甚至在金陵保卫战失利后的大撤退中,因为道路被摧毁无法运输,12门还属于暂新的火炮被迫推入长江。

但依旧有12门重炮还活着,成为此时中国军队最凶猛的火力输出。

因为潼关威胁日重,在那位第十战区司令官不断请求下,那位大佬亲自签下调令,将其中的一个重炮营4门调入潼关防御区。

4门日耳曼重炮成了对岸日军的梦魇,直到这个时候,可怜的小日子才发现自己和西方工业的巨大差距。

同是150重炮,但日本军工厂制造出来的火炮射程远低于日耳曼的,这导致中方四门火炮可以按着他们一顿狂揍,但他们却是打不到中方火炮。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反炮雷达,但步枪开枪都能有一团白色硝烟,那就更别说大口径重炮了,那腾起的浓烈烟雾在天气好的时候隔着十几里路都能看到。

好不容易调来了口径更大的280榴弹炮,但由于日耳曼人根本没给日本人核心技术,导致日本造的火炮根本无力推动200公斤重弹头,只能摧毁中国军队沿河岸布设的工事,想去打对方远在十公里外的重炮那是做梦。

而想凭借空中优势,用战机摧毁这四门重炮,日军也不是没想过,但潼关一侧的高山密林让日机也只能望山兴叹,四门重炮都藏在山洞中,除非有能轰塌整座山的航弹,否则也只能炸石头玩儿。

说白了,就凭着这4门150重炮,中方彻底压制住了日军的重炮群,致使其无法形成完全的火力优势掩护步兵强渡黄河。

这个时代,战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日军聚集重兵想一举渡过黄河,唐刀率军驰援,但这治标不治本,哪怕是这一仗打赢了,也就是这一仗而已,占据着战场主动的日军随时可能再发动新的攻击!

唐刀深知,想扼制住日军这一幻想,不仅要驻重兵防御,更要有能扼制住日军重炮的利器。

而直到此时,那位蒋大司令官竟然还在犹豫不决,唐刀也只能人为的再添上一把火。

“唐刀真是如此说的?”坐在办公室里的陆军上将听到下属转告的唐刀临行之语后,眼睛猛然一亮。

“是!”少将参谋长毕恭毕敬回答。

“这点弹药和大洋送的不冤,就凭他唐刀这个和我不谋而合的建议,就值这个价钱!”陆军上将站起身,一直紧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给我电传军政部何长官,告诉他,若想保我关中平原,须得150重炮火力支援,为此我第十战区可立军令状,若有重炮之助潼关还失,第十战区全体同仁将于长安共存亡!”

“长官大可不必”陆军少将倒吸一口凉气。

他这位司令官是不是疯了,竟然因为唐刀的一个建议,就玩的这么大,把战区二十多名将官十几万将士的命都押注到潼关保卫战上。

“你不懂,这不是我蒋某人发了失心疯,而是已经被逼上梁山,仅此一条路了。”陆军上将摇头叹息道。

“如今华中会战已至中期,虽有万家岭之胜,振奋军民之心,但参战日军达30万余,仅灭敌2万尚不足以使其伤筋动骨,维持平手之局已是最佳。

若战后华中重镇江城陷落,那日军必然会进军华南,华东、华中、华南尽失,华北此时也只是偏居一隅苦苦支撑,我中华之大也仅余西北、西南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