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行军不忘打个铁!

那也就意味着,一辆大车装载1200斤的话,那7匹驮马还得各装上超过100斤的物资才勉强够。

这也就罢了,大车都是用坚硬木材进行加固过的,一辆车2匹驮马,只是拖拽的话,运载个1000多斤没问题,再加上15人和7匹马,2000斤的运输量绝对可以保证。

可从晋熙到第二战区前线,少说也得2000多里地,以每天行军60里算,少说也得30多天,所有人马都去运物资了,这30多天大家伙儿和9匹马吃啥喝啥?

唐团座的军令说的也很清楚,除非遭遇袭击或是极端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失,否则,运输物资重量不合格者,军法处置!

而且人家唐团座也做出了表率,他这个最高指挥官就带了一个勤务兵,三名少尉军官,总共五人,不用负责大车驮马,但也有700斤粮食的运输要求,平均下来和新兵们也差不多。

五人座下的彪悍战马,竟也成了临时驮马,包括所有武器装备,每匹战马的负重都在150斤往上。

而为了保证5匹马和五个人路上的粮食消耗,唐刀和明心、龙岩、吕三江、夏大雨五人,除了手枪还贴身携带外,都用砍的坚硬树干现场做成扁担,挑上了粮食袋。

夏大雨年龄最小,体格还没长成,一条扁担两端的粮食也有40斤!

明心看着单薄,但那副扁担两端的粮食袋看着就让人心惊,连龙岩这样的猛人挑上也龇牙咧嘴。

那重量可足足100斤,一想到要挑着如此多的物资翻山越岭走上一个月,只要是个人估计脑瓜子都嗡嗡的。

但显然,那是他们没看到唐团座的,唐团座那副担子的重量是近乎于变态级别的150斤。

而吕三江和龙岩经过估算,也分别挑上了70斤和80斤的粮食,五个人总计携带了440斤粮食,平均每人每马44斤,若是30天能赶到的话,还是足够支持人马消耗的。

有了长官带头,以步兵班为单位的新兵们也回过味儿来,长官这意思不就是除要运输的粮食外,其余能带的可不就是自己这30来天的口粮嘛!

能多带的,那就多吃点儿,带少了,那就只能勉强糊个嘴!

川人向来勤劳,但这一生所图,不就是能吃饱再围一圈摆个龙门阵啥的嘛!

于是,新兵们有样学样,砍了山中的木头当扁担,气力大的多挑点,身子骨单薄的就少挑点,平均单人挑的粮食大致在40斤上下。

只是,这倒是够人吃了,还有马呢?

不管是拉大车的还是单匹的驮马,那可都是运输主力军,是保证运输2000斤粮食的关键,宁愿人饿着,也得保证马儿的体力。

大豆竟然是这些出身农家的步兵班新兵们第一选择,许多步兵班携带的大豆高达400斤,远超川人最爱的大米。

而且,每到一处宿营地,你会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牧马人,身体疲惫值已经抵达临界点的新兵们永远也不忘给这些伙伴们补充新鲜的草料。

保持驮马的体力和健康,无疑是运输力的最大保证,在这点上,新兵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秀。

但他们的短板同样巨大。

体能差到令人难以直视!

首先是川人身材原本就矮小消瘦,不如吕三江这种北方大汉那般大只,俗话说身大力不亏,矮小一点自然力气也就小一点;

次之这个时代物资不发达,营养本就难以保证,气力自是远不如未来;

再次之是刚经历过川省内部十年大战,川省内烟土几乎可以当货币使用,连打仗都不忘带上烟枪,这身体条件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天总共只行军了50里,但大部分新兵是一到宿营地,就瘫软在地,连饭都不想吃。

还得180多名‘炊事兵’把做好的白米饭和肉汤都送过来,才勉强吃完,而后倒头就睡。

这也就是在川省内,若是到了战区,就这个模样,估计日军一个步兵中队过来,都能把这支拥有4000多兵力的‘辎重队’给击溃,夏大雨甚至都认为那都还估计多了。

这里说一下,让那来不及归队的180多名士兵担任炊事兵,两个人负责三个步兵班的吃饭,就是唐刀对他们的军法处置。

每人要背上铁锅和油料、盐等各种做饭的设备、材料,重量也高达40多斤,更要命的是抵达宿营地后别人可以休息,他们还得埋锅造饭。

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再不会做饭的人,这一个多月下来,也能成个厨子。

不然,几十号饥肠辘辘的大汉一起骂人,可没几个人能有如此强的心理素质。

当然了,肉、蛋之类的菜食不用士兵和炊事兵们自己携带,那是专用马车运输,如果经过市镇,唐刀还会让人去采买一些新鲜蔬菜,而且沿途还时常会有当地民众敲锣打鼓来送些劳军的食材。

除去基本生存的米、面需要由士兵本人携带之外,肉、蛋之类的菜食可是由军内提供的。

这其实就是唐团座给新兵们搞的第二堂训练课,体能拉练。

大量的负重和长途行军榨干新兵们原本就不充沛的体能,但又保证足够的营养,不至于亏损还算年轻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