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吹李世民,杨粉勿看(1)

而且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

结局就是百万军队损失无数,被高丽人筑成京观。

李世民人数是十五万,差不多是隋炀帝的十分之一。

他是不必像杨广那样让大军等他命令的,因为他有信得过的人,他能够制定有效的总体规划,又给将军们发挥的空间。

李世勣声东击西拿下玄菟,李道宗拿下新城,李世民打到北平。

多线作战,线线开花,这才叫统筹。

打到安市城,因为他是皇帝亲征不能像秦王时那样不顾生死,所以只能求稳,没能扩大战果。

到了九月天气变冷,及时撤军。

战果嘛,攻占十城,获得24万人口,杀敌4万,俘虏七万。

己方损失2000人。

这样的战果,李世民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失败了。

“这……李世民很有傲气呀,明明是大胜,却说失败。”

“你以为李世民是杨广,明明大败,却还洋洋自得,士兵被人铸成京观,还跑去送人头。”

“不,我觉得杨广是打压世家。”

“打压世家,所以让基层士兵送死?这不是打压世家呀,这是打压百姓呀。”

“求诸位有点儿人性好吗?隋朝当时的人口就5000来万,遍地全是世族吗?死的分明是百姓,是基层士兵,如果他是指挥失败导致了数万人丧生,他尚且应该谢罪,何况是他故意为之?为了巩固统治,借刀杀人,他别做人了吧?”

“修建运河的也全都是世家子弟?修建宫殿的也是世家子弟?修建长城的也是世家子弟,这世家子弟也太多,太不值钱了吧。”

“好惨的老百姓,打压世家到最后就剩下一千万人了。”

“杨广娶的世家女,靠世家登上皇位,一手提拔的大臣都是世家的人,用的世家五品官员举荐的察举,征高句丽用的平民百姓,挖运河建东都死的全是平民百姓,农民起义100+起,地主起义60+起,这全打压世家了?”

“因为他们觉得他们就是杨广,天生高贵,为了自己的理想死几个泥腿子怎么了?但是被泥腿子推翻了,当然要给自己一个借口了。”

……

后世评价,这一栏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成吉思汗:“欲定国安邦,必学唐宗兵法。”

读者们震惊了,这成吉思汗他们知道呀,乃是几乎横扫了世界的枭雄,他都佩服李世民的军事能力?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

明太祖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明太祖????”

“这莫非是徐乐以后小说的主角?”

“堂堂明太祖,一点都不知兵,李世民不过徒有虚名而已,打仗还是看我杨大帝。”

“实锤了,明太祖就是杨黑。”

……

努尔哈赤:“从来国家之败亡也,非财用不足也,皆骄纵所致耳。”

“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明成祖永乐。

“想不通,历朝历代为何都黑我杨广。”

“一定改史了,杨广功在千秋,弊在当代。”

“这个世界都在针对我杨广。”

“我杨广有大运河。”

“大运河?春秋秦汉曹丕孙权晋朝杨坚杨广唐朝忽必烈都开挖的运河?都成了杨广的财产?”

“就是那个到唐朝就堵塞了的大运河?”

“我杨广有进士科,我爹有科举制。”

“就是那个不允许投碟自进,跟察举制一般无二的科举?”

“科举制有汉朝起源,有南朝起源,有隋朝起源,有唐朝起源,历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先别装逼。”

“投碟自进,有南朝起源,公认的是李渊时期正式开始。”

“我杨广万古一帝,我不怂,我跟世家硬刚,我千古豪杰。”

“你不怂?一个人躲到江都整天玩女人,喊着大好头颅,谁斩之的是谁?”

“你跟世家硬刚,你硬刚呗,你干嘛把老百姓当蝼蚁?让老百姓到处送人头?老百姓招你惹你了?”

读者们看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