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人多且能说

应该说,这个时候地方上的官军还是比较给力的。

陈懋率军抵达建宁的时候,叛乱的首领邓茂七已经身中流矢而死,反军也人心涣散。

所以陈懋在和金濂商议过后,考虑到贼首已死,剩下的反军多为平民百姓,所以决定不大肆屠杀,改以招抚为主。

毕竟,这次叛乱,虽然被称为叛乱,但是实际上是一次大型的民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姓被地方煎迫过甚,而跟随反军而已。

既然贼首已死,对朝廷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自然是招抚更好。

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此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多了。

毕竟要绞杀反军,和边打边劝边招抚,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本来都招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流贼,还在四处逃窜,眼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彻底平定。

结果出了土木堡这档子事儿,于是朝廷紧急召回了陈懋及其大军。

没有了大军的弹压,那帮被招抚的逆贼,在流贼的蛊惑之下,竟有一小半降而复叛,再度扰乱地方。

所以话说回来,这其实不是陈懋的锅。

他熟知兵事,只要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把这些流贼都全部剿除,保证被招抚的反军不会降而复叛。

也正是如此,被这些御史抓住了话柄。

然而坐在御座之上,朱祁钰却是皱了皱眉。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毕竟陈懋回来的早,那个时候,叛乱基本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的军报,是前天才传到京师的。

军报到京之后,这两日,的确有人上本弹劾陈懋和金濂,但是并不太多,加起来也就五六本。

因为涉及到曹吉祥,所以被他同样留中不发了。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御史会将这两边联合起来,一块弹劾。

扫了一眼为首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朱祁钰沉了沉眸子。

这也是孙太后的计谋?

是为了保曹吉祥?

可是,就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御史。

目光越过李英,落在后头的几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