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四十一章红楼41

但不得不说,在武王谋反途中,西平郡王是出钱了的。

也因此在这次大清洗中,西平郡王和郡王世子被砍头,郡王妃带着郡王,世子妃和小孙子流放。

王府中的其他女人,给郡王和世子生下孩子的,一样带着孩子流放,没有的可以放过归家。

西平郡王喜欢寡妇,而这些女人带着前夫的孩子嫁过来,只要她们没生下西平郡王的孩子,就可以带着前夫的孩子离开,不用跟着流放。

但是有一点,西平郡王的家产全部被抄没,也就是说,她们必须身无分文地离开,就连嫁妆都不允许带走,基本就是净身出户。

而这些产业统统也归了内廷,但这是可以买卖的,内廷不必留下,而是卖出去还钱。

陈公公说的要变卖的产业,就是这一部分。

这是谁都可以买的,包括宗室,官员,甚至是商人,只不过想要从内廷手里买到,你还得人家看得上啊。

桑语目前就属于内廷也要巴结的人,如果她想买,价格甚至还能低好几层。

桑语想了想,不要白不要,这可是难得的物美价廉的机会。

武王和西平郡王,以及部分宗室几十年的积累,可都是好东西,她当下就答应了。

正好她还有十万两金子,以及去年一年的收益,再买两个好庄子不成问题。

陈公公听到她应了,笑呵呵地暗示,会把最好的留下几个,让她筹备好了银钱就去换。

桑语果真去了,这边陈公公前脚刚走,后脚她就打发了赵管家亲自去办,内廷那边还是他人头熟一点,办什么事不显眼。

虽然买抄没的家产这事,是大家心照不宣,但能低调一点,还是低调一点。

她可没忘了,朝廷上新帝和大臣们,还在就海禁问题在打拉锯战呢。

虽然瑞王自己缩了,但她要上蹿下跳表现得太明显,难保那些御史不会关注到瑞王身上,要是想着请他出面劝诫皇上就不好了。

赵管家本身就是内廷的人,回去汇报工作是正常的,另外这事找谁能悄悄办了,他也心里有数。

赵管家接待差事,二话不说就去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李氏,诚哥儿和谚哥儿的娘,流产了。

按理说,赵管家去的是内廷,而李氏关在京兆尹衙门内,完全不挨着,他是如何知道的?

这事得说到西平郡王那些寡妇妾室们,这些人带着娃嫁入西平郡王府时,有的确实一穷二白,此后的吃穿住行都用王府的。

但也有几个,比较聪明的,嫁过来之前,就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产业,记名到孩子名下,到了西平郡王府,也没叫孩子改名,依然跟着亲生父亲姓。

这样一来,他们就算是借助在西平郡王府的客人,而不是郡王府人。

和那些改名的继子不同,他们的待遇更差一点,成年后就被打发出去了,也没分到王府的产业上做管事,手里有的,都是他们老娘从西平郡王手上扣下来的。

之前抄家的时候,为了方便,这些人的家产也统一抄了,毕竟谁知道他们老娘弄走的东西,没有牵扯上谋反呢?

就是那首饰,也有可能是违矩的,比如只有宫里娘娘才能佩戴的样式和材料等。

这种事在宗室比较普遍,你要说哪个宗室女眷没有不合规的首饰衣裳,那绝对不可能。

但只要皇家不追究,那就没事。

可现在西平郡王府不是牵扯上谋反嘛,这可是大事,一丝一毫的错漏都不能有,因此西平郡王府可能从女人手中漏出去的不合规的东西,也得查抄了。

而这些东西,全部到了内廷,一点点检查来着,凡是不合规或带有西平郡王府印记的,都必须留下。

至于那些继子们原本的家产,或者没有印记的金银之类,会在检查过后归还。

赵管家去的时候,就碰上了几个归家的妾室,带着她们的儿子去讨回东西。

从她们的嘴里知道,之前她们一直被关着的,审问过后确定她们一无所知,又没有西平郡王的血脉,就让她们的孩子交了银子放出来了。

而李氏原本也是这个行列,然而她现在还关在大牢,原因很简单,李氏在牢里被查出怀孕了,那就不能放了她的,得跟着西平郡王妃她们流放。

不过李氏是个狠心的,当晚就把自己折腾流产了,那叫一个血流不止啊,要不是一个女牢头好心,给熬了一副药灌下去,止住了血,说不定当晚人就没了。

可也仅仅保住了李氏的命,她依然非常虚弱,完全起不来。

赵管家自然知道这李氏和自家主子是什么关系,当下就留心多问了几句,知道是这么个情况,办好了田产的事,匆匆过来回话了。

桑语沉吟了一会儿,虽说之前李氏为了荣华富贵,对两个小家伙十足的不厚道,但她毕竟是他们的亲生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