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红楼26

这些外面发生的事,瑞王不打算再告诉桑语,之前说得够多了,既然不想让她和自己沾上更多的关系,那就这样吧,离远一点也好。

时间晃晃悠悠就到了大半个月后,桑语再一次出门,这次并没有瑞王同行,是管家过来说,五皇子要纳侧妃,问桑语要不要去看热闹。

当然了,不是去五皇子府,而是在街边的酒楼,定一个包厢,看迎亲的队伍走过而已。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桑语就去了,在包厢里坐了一会儿,就听到了鞭炮声。

这个年代纳妾,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普通百姓,都不允许敲锣打鼓,但爆竹还是能放的,不然静悄悄地搞得像偷情就难看了。

桑语推开面向街面的窗户,因为在二楼,瞧得清清楚楚。

不过这个迎亲的队伍着实有点奇葩,前面属于五皇子府的人,只有长史和几个青壮下人,别说五皇子了,就是一个嬷嬷丫鬟都没有。

后面是轿子,轿子也是五皇子府准备的,非常简陋,不仅小还非常陈旧,上面的红布灰扑扑的,一点喜气也没有,看着就敷衍极了。

但除此之外,剩下的就豪华了,嫁妆三十二抬,有瓦片和地契,各色家具,金银玉器等等。

和五皇子府的敷衍相比,刘家就显得上心多了,任谁看了都觉得刘家没有二心。

桑语对这一现象好奇,但没有人可以询问,瑞王那里……

自从那天之后,他们就再也没见过面了,虽然她方方面面都被照顾周到,可两人之间的隔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桑语叹了一口气,在迎亲队伍离开后,也回了园子。

刚到还没歇口气,就看见桑平家的匆匆忙忙过来,“县主,您终于回来了,老家来人了。”

桑语一愣,扬州能来什么人?随即她才反应过来,这说的是姑苏老家吧。“来了谁,都在哪呢?”

“是族长的儿子桑二爷带着几个族人来了,我也是在您出门后接到消息,把他们安顿到了县主府。”桑平家的道。

说起来县主府已经修缮好了,但桑语只去看过一回,并没有入住。

她是打算把瑞王身体用灵泉水调理好,再离开的,不然就没借口大老远送一些汤汤水水过来了。

县主府在城南,那一片有不少公主郡主县主的宅邸,再加上驸马府郡马府等等,亲王府属于城东,以宫城为轴心,和公主们的住处相对。

所以从县主府到瑞王府是要绕过皇宫宫门外的另一条大街,而园子则是更远一点的城东边上,再过去就出了内城的城门。

京城的范围是极大的,分内城和外城,内城以皇宫为中心,分东南西北,城南和城东是皇室宗亲的聚集处,城北是各种祭祀聚会所在地,有专门用于祭祀的天台,有行军列队的军营,也有举办大型盛典的大殿。而城西就是各个朝廷机构所在地,像六部,翰林院,内廷等等,均在这里。

内城之外一圈分八个方位,基本都是各个勋贵,朝廷大臣,亦或者个别富商的宅邸,亦或者书院所在地。

这里有国子监,也有京城另外一家有名的书院。

再往外就是普通百姓的居所,以及各个商业街。

本朝的商业较为繁荣,并不局限于坊市内,除了内城,只要你能找到适合做生意的店铺,上报后都可以开店,不过需要经营许可,卖什么不卖什么,有明确的规定。

属于如果桑语搬回县主府,那来回一趟,就需要两三个时辰,专门送一些汤汤水水,就显得非常多余了,也不符合她现在孤女守孝的身份。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死命巴结瑞王呢,那就难看了。

所以她一直没回去,这会儿桑家族人来了,她说什么都要回去一趟。

桑语立刻吩咐人收拾一些日常要用的,带着桑平家的和兰若兰秋先回去了。

兰芳要留下来整理行礼,而兰笤则被她吩咐看着厨房里的汤,这次炖得比较耗时间的药膳,是她之前和太医商量过来,准备的新方子,从昨天就开始炖了,要今天才算入味。

另外桑语还知会了管家,“王爷在不在,我是来向王爷辞行的。”

管家心里一咯噔,觉得大事不好,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过来?

可县主老家来人,他也不能拦着不让走啊!

管家左右为难,“王爷进宫了,要不县主再等等?”

桑语摇摇头,“族叔那边还需要我招待,不然他们住在县主府也不自在。我就先回去了,等事情了了,再来拜谢王爷。”

“这……好吧。”管家知道自己也拦不住,只好不情不愿地答应。

“对了,我前些天没事干,酿了一些果酒,你看看王爷可喝得,数量不少,如果王爷喜欢,我回去后再多酿一些让人送过来。”桑语想到瑞王的身体,自己走后,可能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天天给他煲汤什么的,因此就想到了酿果酒的法子。

而且为了照顾瑞王的身体,那果酒几乎没什么度数,只是包含一点点酒精的果汁而已。

瑞王即便一天一小坛,都不会醉的。

果酒总共有六十几坛,至少可以喝上两三个月吧?

也不知道瑞王的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一个多月,她一直用灵泉水帮忙调理,也仅仅是比之前好一点。

相比之下,她自己都快养好了,不再像之前那么虚弱了。

可是她询问瑞王的专属太医,太医也不敢告诉她,只说是体虚,可体虚也不能这么难治啊!

管家连忙应下,同时给她准备了更大的马车,之前出门那个,因为只坐三个人,以舒适为主。

现在这辆,还要放上部分日用品,就大多了。

马车穿过城东,路过瑞王府,绕过皇宫,最终来到县主府。

桑语仅仅是被册封了县主,并没有封地和食邑,所以一直是桑县主桑县主叫着。

就连县主府,也都是桑县主府四个大字。

回到府里,来到正堂大厅,桑语见到了六个大人和两个孩子。

这六人从二十到四十的都有,全都是文人儒生打扮,一身书卷气。

桑语已经从桑平家的嘴里知道,来人是族长的二子桑度,三房的桑应,六房的桑庆,这三人和桑疾是同一辈的。

原本桑疾应该叫桑康,因为他从小就容易生病,还时不时被魔怔,去了姑苏城外的寺庙请愿,大师傅说,改名桑疾正好。

果然,从那时候起,桑疾就很少生病了,还显出了读书的天赋。

所以本来是同一辈的兄弟,用的都是广字头取名,桑疾却不一样。

而剩下的三人则是桑谨这一辈的,也就是原主的族兄,分别是四房的桑谌,五房的桑议,八房的桑识。

那么剩下的两个孩子,就是七房那一支的了,不过这两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不知道带来京城是为了什么。

桑度是族长的儿子,地位高,辈分年龄在这些人当中也是最高的,自然由他出面,“语儿,父亲接到你的来信,就连夜召集了族人。对于你的提议,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各方筹集了一些资金,打算重新置换一批新粮,正好姑苏早稻成熟,今年是大丰收,不至于没粮食可买。至于仓库里原有的那些陈粮,就一并运过来,捐献给朝廷吧。”

桑语惊讶,没想到桑家族人这么干脆,“都运过来了?总共有多少?”

“我们连夜装船,现在已经到了通州码头,家里的管事正看着入库呢。目前只有十几吨,不过后续需要的话,还可以再置办一些,百姓家也有不少陈粮,提高一点价格,可以买到。”桑度摸着胡子道。

桑语点点头,稍微计算了一些这中间的花费,陈粮的价格,加上运输费用,至少需要耗费五万两,这对于一个小家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那我现在立刻写信给瑞王,请他代为安排。”这事还是得瑞王出面,不然做好事不成,反遭人惦记。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语儿,就辛苦你了。”桑度点点头,赞成桑语的安排。

“没什么好辛苦的,我也是桑家人,再说了,事情还要拜托瑞王才能完成,他才是辛苦了。”桑语摇摇头,她并没有做什么。“族叔和族兄们远道而来,现在肯定很累了,不如我安排你们下去休息,等瑞王那边回话,我再来通知你们?”

桑度点点头,“这样也好。”

为了尽可能地把粮食运回来,不至于耽误了赈灾的行程,他们都没等到回信,直接带着粮食过来了,一路上又是连夜赶路,也确实疲乏。

“对了,这两个孩子是七房你庐叔的孩子,叫诚哥儿和谚哥儿。你庐叔半年前去世,没多久他们母亲就回了娘家,是京城皇商李家。一月前,李家写来书信,说是李家父母不忍女儿一人教养两个孩子,孤苦伶仃,希望李氏能带着两孩子在娘家住着。原本族里是不愿意的,我桑家也不是没人,况且两孩子的叔伯还在呢,也愿意照拂他们,就没送来。但孩子还小,惦记亲娘是有的,这些日子一直过得不痛快,父亲就说,既然外家愿意,那我们就顺便送过来。正好你也在京城,你是个好孩子,又已经成了县主,也能照拂他们一二。不要求你多的,有时间去李家看看他们过得如何即可,尤其是教育方面,桑家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不能不读书,还得你偶尔看看他们学得如何了。要是在皇商家待久了,学得奢靡的风气,又不读书,那我们是要接回去的。”

桑度说到李氏和李家的时候,脸上有淡淡的不悦,任谁丈夫死了,自己没多久就扔下孩子归家,都会惹来夫家的不悦。

但两个孩子毕竟还小,桑家也算开明,不然也不会要求女子也读书,所以对两个孩子思念母亲,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进京,就把他们带过来了。

桑语转头看见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孩,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心不由软了软。

这两个孩子都小,但被教育得极好,刚刚大人在谈话,他们就一直老老实实待着,不闹腾,等说到他们,也没冒然插话,只眼睛亮闪闪看着,充满了期待。

这样懂事的孩子,长相又极好,估计是继承了父母的好相貌,两人就像小天使一般,软萌软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