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六十年代错位人生44

“哦。”姜宓歪了歪因睡觉难受的脖子,在陶主任的注视下走出门。

“姜医生!”吕莹飞一般跑过来,一把抱住她,“姜医生你没事吧?”

“没事。”姜宓拍拍她,看向急步走来的小唐、蔡教援、何主任、钱铮友、白老和贺教授,笑道,“让你们担心了。”

蔡教授扫了眼半开的屋子:“怎么说?”

“暂停一切职务,每天写两篇思想报告上交。”

“暂停一切职务!”吕莹惊呼道,“他们有什么资格暂停你的职务,你又不是他们传染病医院的医生。”

“他们代表的是卫生系统。”何主任道,“小姜除非回边防,不然就是去咱们军区医院,人家也有权干涉她的工作和日后的晋升。”

吕莹:“那就回边防,姜医生不治了!让他们自己玩去吧,说什么重型病症基本已经控制住,四楼那两位老人,刘大义、方青山,我方才打饭听他们的主治医生说,中型已经转重型,还有……”

“不好了,姜医生,”小宋匆匆跑来道,“刘大义死了!矿厂3区,又爆出两例流行性出血热,人送来了,两个孩子,一个高烧不退,一个已经休克。”

“走!”

陶主任跟男人闻言,相觑一眼:“跟过去看看。”

“孩子在哪?”姜宓边跑边扭头问小宋。

“急诊室!”

姜宓带着人呼啦啦冲进急症室,高烧的那个已经办好住院手续,转到住院部,休克的这个正在抢救——心力衰竭。

一个医生正在给他吸氧,一个给他注射强心剂。

姜宓轻喘着上前号了号脉,没有冒然插手,西药已经用了,得看看效果。

程院长匆匆赶来,冲姜宓点点头,忙上前查看,随之转头吩咐道:“再注射一支利尿剂!”

医生拿起针,静脉推注30mg呋塞米。

片刻,孩子撒了泡尿,睁开眼,缓过来了。

医生抹了把额上的汗,高兴道,“家长呢,好了,办住院手续。”

“姜医生,”陶主任走到姜宓旁边,看着醒过来的孩子笑道,“我昨天怎么说来着,一场疫病的胜利,靠的绝不是个人!看到了吧,离了你,我们的医护人员照样能将病患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姜宓没理他,上前又给孩子把了下脉,烧没退,肾功能损害严重,重型感染者:“陶主任,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是445天,依照孩子目前的情形来看,他发烧最少五天了,你不会告诉我,你们排查,单单把他和另一个孩子漏掉了吧?”

陶主任脸僵了下,继而皮笑肉不笑道:“姜医生,这不是你该管的事。请吧,别忘了你已经被暂停一切职务。”

吕莹气得咬咬唇,一把拉住姜宓的胳膊:“我们走!”

姜宓由她拉着出了门,回头对跟上的几位老者道:“何主任、蔡教授、贺教授、钱医生、白老,你们都是老中医,跟着我学天元九针也有几天了,就算做不到独立行针,两三人一组,我相信施针的效果,也比医院现在的治疗方案好。你们别跟着我了,14个病患,你们去看看,不能再有人死亡!”

几人相视一眼,点点头。

经历得多了,他们自然也查觉出了不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具体人数,可能被人有意隐瞒了。

两个孩子的爆出,这是轻转重,怕出人命才给送来。

至于为什么,无非是怕人数太多,上面追责。

“小姜,”何主任忍不住交待道,“跟吕莹回去吧,吃口热乎饭,去澡堂泡个热水澡,然后好好睡一觉。这边交给我们,有什么情况,我让小唐去叫你。”

姜宓点点头,在陶主任的目送下出了急诊科,跟吕莹回宿舍。

来两天了,接触的都是重型病患,姜宓一直没敢放松,昨夜也就在医院的走廊上睡了会,这还是第一次过来。

布置的不错,双层的架子床,铺了干净的被褥,书桌上摆着台灯,还给配了纸笔和墨水。

吕莹提起暖瓶,兑了半盆水:“姜医生,赶紧洗手吃饭。”

饭菜温在门口的炉子上。

姜宓洗洗手,在桌前坐下,接过吕莹递来的红糖水,先喝了半碗,然后拿着白面馒头就着大葱炒鸡蛋,快速地吃了起来。

吃完,拿起换洗衣服去澡堂冲了个澡,回来倒头就睡。

吕莹蹲在她床头,拿毛巾帮她擦头发。

往日那么警醒的一个人,这会儿睡得昏天暗地,被吕莹托着头折腾,竟也毫无所觉。

“砰砰……”

“姜医生、姜医生,求你救救我娃……”

吕莹飞速跳下床,披衣开门阻止道:“住口,快别嚎了!姜医生好不容易睡个安生觉。医院那么多医生,你不找跑这来干嘛……”

“吕莹!”姜宓揉着眼从床上坐起,打着哈欠道,“问问孩子什么情况,主治医生是谁?”

“我娃就是晚上在急诊室抢救的狗蛋,姜医生,古医生说我娃这会儿又得了那什么并发症,叫什么急呼吸什么症。”

吕莹:“急性呼吸窘迫缩合症。”

“对对,就是它!古医生说姜医生给两位得过这种病的人施针,都将人救回来了,他让我偷偷地来求姜医生。”

姜宓:“古医生?”

“孙皓的主治医生。”吕莹提醒道。

“哦。”姜宓穿衣下床,转头问门口的妇人,“狗娃的医生是他吗?”

“不是。”

吕莹眉头一拧,不悦道:“这姓古的就会给人找事,又不是他接手的病人,添什么乱啊!”不是所有的主治医生都愿意让人插手治疗自己的病患。

姜宓穿上白大褂,拿上口罩,向外走道:“过去看看。”

主治医生不在,孩子张着嘴,一双手胡乱地抓着,脸憋得青紫——呼吸困难。

姜宓接过古医生递来的银针,立马施针。

完了,姜宓刚一走出病房,便对上了陶主任笑眯眯的一张脸。

“姜医生,和着我昨天跟你说了那么多,到你耳里全成了废话,一句也没记住是吧?”

姜宓惊愕地四顾了下:“啊,我咋在这儿呢?唔,看来又梦游了。陶主任抱歉啊,老毛病了,见谅!吕莹,走,回去再睡会儿。”

吕莹忍着笑瞥了眼陶主任,快步跟上。

“姜医生,思想报告,别忘了,等会儿我让人去拿。”

姜宓头也不回去冲他挥挥手:“知道了。”

吕莹:“姜医生,什么思想报告?”

“我也不知道,他要我写什么?”

“那你别管了,回头我问问小唐,看怎么写,我给他写个十篇八篇。”

“字不一样。”

“那我写好,你抽空照抄一下。”

“嗯。”

出了住院部,姜宓抬腕看了下表,4:47,“知道矿厂3区在哪吗?”

“姜医生,你要过去?”吕莹惊讶道。

“去看看,我怀疑还有传染病患者没送来。”

“那、那你等等,我去叫小唐,让他开车送咱们过去。”

第一个发现流行性出血热并上报给赵勋的是小宋,小唐过来,把他也带来了。

车上,小宋跟姜宓道:“姜医生,这个点到三区也就五点多,除了上夜班的,大多工人还都没起,我们先去矿区医院看看吧?”

“矿区医院?”

“对!章主任找病患,就是通过矿区医院的一个叫王东红的主任。要说,谁对矿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了解的多,非他莫属。”

到了矿区医院,小宋去找人,姜宓带着吕莹、小唐去住院部。

穿过大厅,一进走廊,耳边听到的就是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吐痰声和难受的哼叽。

小唐敲开一间病房问了声,一楼住的全是尘肺病人,二楼住着感冒发烧或是其他病症的患者。

三人戴上口罩转身上楼。

吕莹:“姜医生,我们一间病房一间病房的查吗?”

“看哪间病房有病人醒着,咱们进去号脉看看。”

“嗯。”

到了二楼,三人走了五个房间,查出两例,同一间病房住着,一个轻型,高烧,皮肤下有针尖大的出血点,少尿。

一个中型,高烧,球结膜水肿,有出血,少尿症状比较明显。

“住院几天了?”姜宓问病人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