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今日方瑜所写的奏折皆是参本,参的就是昭清扶持的心腹。

既然昭清敢朝方瑜身边的动手,方瑜就敢找他的麻烦。

朝会的时候,方瑜递上了奏折。

第一本参的是户部尚书纵子行凶,尚书之子前几日在清楼楚馆里面喝多了,几杯黄汤下肚,就开始不清不楚,将一个客人给打死了。

这位受了无妄之灾的客人是位外乡人,前来京城做生意,身边并无亲属,只有几个仆从,户部尚书只是和下属暗示了几句,那几个仆从全都被安上了谋杀主人的罪名,判了个流放三千里。

这样一来事情也被压住了,有了替罪羊,尚书之子只不过在祠堂里面跪了几天就完事了。

第二本参的是英国公抢占良田,逼死良民。

英国公身居高位当然是不会做这种事,惹出事的是他府中的下人,靠着英国公的名头在作威作福,直接让农庄上的平民苦不堪言。

要交的税一年比一年高,这还不知足,今年年初开始大肆强占良田收归己有,甚至有平民百姓被逼得在农庄门口吊死。安国公是皇上宠信的臣子,他还没知道这件事,就被下面的人安排妥当,百姓们无处告状。

这两本奏折一经过宣读,朝臣震惊。

震惊的倒不是这两位大臣所做的事,震惊的是做这么低级的坏事还会被人抓住把柄送到皇上面前。

这两位可是皇上一手提拔上来的,算是根正苗红的皇帝党。

户部尚书和英国公皆出来跪下,口中直称冤枉。

但人证物证俱在,还有脑子不清楚的御史说要严惩,昭清想轻轻放过都不行。

最后只能让户部尚书革职在家,什么时候教养好儿子什么时候再复职,英国公则是被罚了一年俸禄,原本说好了职位也不翼而飞了。

方瑜一出手就折了昭清手上两名大臣,他们空出来的职位,自然会有其他利益集团去瓜分。

经过一阵争吵,户部尚书的职位由萧淑妃那边的人所暂代,英国公本来要担任的职位则由明玉公主那边的人出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