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精锐尽失,为啥东吴不乘机吞并蜀汉?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可谓是直接改变了天下局势,此战蜀汉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才,彻底沦为了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可是令人奇怪了是,此战刘备损失了几乎全部的主力,为啥孙吴不趁机吞并蜀汉呢?
夷陵之战
刘备和孙权其实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两人关系极好,互相合作对抗曹操。然而随着刘备攻下益州,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实力大增,让孙权看到了蜀汉的强大实力,整个东吴对蜀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毕竟谁也不希望看到如此强大的邻居,万一蜀汉动了心思针对东吴,那对东吴的威胁可就比曹魏还要大,因为蜀汉有水师,懂水战!也正因如此,东吴吕蒙才力主偷袭荆州,一定要全据长江,扫除蜀汉对东吴的威胁。
襄樊之战,关羽和曹魏在前方打的火热,东吴却在背后偷袭了荆州,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三郡易主,刘备实力大减。为了替关羽报仇,为了完成隆中对占据荆州的策略,也为了让自己还有一争天下的机会,刘备不顾众人反对,发动了伐吴之战。
对战初期,其实蜀汉大军是屡战屡胜,打的吴军抬不起头了,后来吴军换陆逊为帅,坚守不出,才挽回了颓势。由于天气转热,蜀军又离开家乡太久,日渐躁动,陆逊看准了时机,果断使出了火攻之计,大败蜀军,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此战中蜀汉虽然精锐尽丧,但孙吴却并没有选择乘机吞并蜀汉,这是为何呢?其实除了曹魏在一边虎视眈眈,还有另外三个原因。
一、刘备吓住了东吴
刘备乃是一世枭雄,虽然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特别强,但他的战略能力并不弱,而且刘备在东汉末年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还是闯出了不小的名气!正常情况下,遇到这种大败,主帅都会直接逃跑,比如淝水之战,苻坚逃跑,结果一路大败,而这次刘备眼光十分刁钻,他没有选择逃跑,而且选择了就地坚守。因为刘备了解,兵败如山倒是的可怕!大军是由人组织起来的,只要人心一散,这支大军就能再也没有战斗力了,刘备只要一退,吴军乘胜追击,蜀汉将会出现大溃败,门户洞开,吴军说不定还真能杀到成都脚下!
刘备懂得人心的重要性,所以他没有选择撤退,而是坚守在白帝城,凝聚人心,给蜀汉人民打气,有刘备在,蜀军就能凝聚在一起,坚定地执行防守任务,不会一触即溃。很显然,刘备在战败后的表现吓了陆逊一跳,刘备在前线对峙,东吴根本不敢大举进攻。因为之前蜀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并不弱,夷陵之战东吴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蜀军内部出了问题,指挥不当,并不是吴军战斗力比蜀军强!此时刘备整军备战,赵云又引援兵前来,诸葛亮在后方积极调配物资,俨然一副要和东吴继续硬刚的画面,陆逊被刘备给吓到了,不敢继续进攻,以防蜀汉反败为胜。
二、东吴兵力少,战斗力不足
在偷袭荆州之前,其实蜀汉的实力是隐隐超过东吴的,两国国力相差不大,所以其实东吴的大军比蜀汉多不了多少。而且曹魏还在合肥屯驻大军,有进攻江东的趋势,这就注定能提供给陆逊的吴军不会特别多,至少面对蜀军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刘备战败一直待在白帝城,陆逊兵力又不足,根本不敢主动进攻,一旦进攻失利,刘备反扑,很有可能连带着丢失荆州。东吴士兵擅长水战,可要真正的陆战或者攻城,那是完全拿不出手的,这一点陆逊为心知肚明,所以不敢强令手下进攻。
三、东吴内部危机
东吴和蜀汉一样,都是偏安一方,人口资源远远不如曹魏,这就注定这两个国家的人才比不上曹魏。和蜀汉一样,东吴的大将也是老的老,死的死,后继乏人。这也是夷陵之战前期,吴军被蜀军吊打的原因。东吴后继乏人,此时好不容易出现一个陆逊,怎能容许他出现大败绩,影响军心?
除此之外,东吴和蜀汉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版图内有许多尚未开化之地,这些地方时不时动乱,影响东吴的后方。东吴需要花费精力安定内部,才能放心的对外作战,所以此时也就不敢趁胜对蜀汉大举用兵。
结语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几乎全部主力,而孙吴却没有选择乘机吞并蜀汉,其实除了曹魏在一边虎视眈眈,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前两个是东吴内部原因,兵力不够,战力不足,内部人才缺乏青黄不接,又时不时有动乱发生,所以东吴不敢全力对蜀。其次,蜀汉刘备的态度、表现,完全是一副拼命地的架势,再加上蜀汉还有诸葛亮、赵云能老臣支持,并不是那么好打,所以东吴被吓住了,不敢继续对蜀汉用兵。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刘备东征伐吴却兵败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只得退守白帝城收拢残兵败将,以图后进。此时的孙权不但未乘势西攻巴蜀,反而在同年十月,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主动求和。究其因果,季汉虽小但小而弥坚,东吴虽大但大而不强,曹魏在侧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不得不和。 一、季汉之强,东吴之弱 季汉之强,东吴之弱,最为重要
对夷陵之战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可谓是直接改变了天下局势,此战蜀汉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才,彻底沦为了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可是令人奇怪了是,此战刘备损失了几乎全部的主力,为啥孙吴不趁机吞并蜀汉呢? 夷陵之战 刘备和孙权其实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两人关系极好,互相合作对抗曹操。然而随着刘备攻下益州,又在汉中击败曹操,实力大增,让孙权看到了蜀汉的强大实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东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夷陵之战的首战发生在公元221年的七月,蜀汉集团出动军队四万、马匹两三千,向蜀汉与东吴的交界处巫山峡口发起进攻,并成功夺取峡口,随后通过峡口的蜀汉军队在巫地至秭归一线再次击败吴军将领李异刘阿,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而在两年前成功偷袭荆州的陆逊恰恰安排这个叫李异的将军率领水陆军3000人在这一带击败蜀汉留守的军队并控制峡口驻扎(三国志之陆逊传
对夷陵之战和东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东吴明明是大获全胜为什么急于与蜀汉求和呢?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了解刘备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诸侯,奋斗了一生好不容易跨荆州和益州,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俗话说得好,站得越高跌得越狠,刘备在称帝之后不顾群臣的反对,一意孤行,东征伐吴,最终结局大家都了解导致了夷陵之战的大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对于东吴来说夷陵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东吴最终获得最后的胜利,吴国最终到底得到了什么? 相信大家对三国都有所了解,了解途径最多的大概就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罗贯中先生所著的小说,当然也有部分历史发烧友研究过陈寿先生所著的《三国志》,比起演义,《三国志》更贴近于正史,但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吴国的着墨都并不太多。 尤其是《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