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页

初唐峥嵘 狂风徐徐 1698 字 1个月前

但也是因为长林军是东宫最后的底牌,从仁智宫回京之后,突厥已然有南侵之像,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没有强行让东宫彻底解散长林军,只是裁撤而已。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七品小官突然矛头直指长林军……这是李渊的意思,还是秦王的欲擒先纵,再或者是李建成、裴世矩的试探?

李善有些头痛,其实在仁智宫时期,他就建议李世民快刀斩乱麻拉倒,直接把长林军和罗艺全都收拾了,东宫就算想谋逆都没本钱!

就算在过程中东宫要拼死一搏,甚至罗艺起兵造反,收拾起来也简单……但李世民很确定的否决了。

李善私下想,一方面应该是李世民力求完美的性格,都已经到这一步了,何必还要逼得东宫谋逆呢?

以后史书上会怎么写?

万一东宫谋逆,李世民没出事,而李渊却出了事,那就操蛋了,本应该完美的帝位传承可能会沾上一些意味难明的色彩……其实李善觉得李世民真没必要这么想,你历史上这方面本来就没什么好名声。

另一方面,李善觉得李世民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想尽快解决掉裴世矩。

现在好了,秦王是稳操胜算,但长安城内的局势,却是如此诡异难明。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两手准备

同样在这个夜晚,沉默的坐在书房内的裴世矩也有些心不在焉,等了很久很久,一直等到消息传来,才发出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军器监丞李思诚上书弹劾太子,后面应该是东宫的手笔,八成是太子企图借此确认陛下会不会很快对长林军动手,不过李思诚本人应该不是东宫的人。

裴世矩心想,太子虽然有些蠢,但坐镇东宫近十年,就是头猪也能培养出些势力来了,这也是去年天台山一战之后,陛下没有贸然易储的主要原因。

太子还在想着如何选择准确的时机呢……裴世矩冷哼了声,其实就如今的局势而言,已经陷入死局,秦王入军,就稳操胜券,他日回京,必然是携大军而返,难道太子还有可乘之机?

李怀仁倒是有手段,有谋略,居然将秦王送入军中,让自己无计可施,但裴世矩准备数年,怎么可能一点后手都没有呢?

早就选好的棋子也不是一两个,根据局势变化的不同,裴世矩会选择启用,虽然风险很大,但也是无奈之举,到如今这个地步,谁都无法罢手,谁都不可能停下脚步了。

当然了,裴世矩心里有数,陇右道那边很快就会生变,只是太子不知情罢了,想到这儿,裴世矩忍不住又想起了那位魏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