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页

初唐峥嵘 狂风徐徐 1734 字 1个月前

崔信长长叹息,“大郎二郎远不及矣。”

“平心而论,两位舅兄略显平庸。”李善也不打马虎眼,“若欲出仕,待得日后,可由小婿举荐出仕。”

“罢了罢了。”崔信摇摇头,“大郎还算沉稳,毕竟出仕无忧,还能承袭爵位,但二郎轻佻,若是外放,以魏王舅兄的身份,至少为一县令,无此能。”

在行政区域划分上,唐朝沿袭两汉,但也有不小的变动,名义上有道、府、县三级,但实际上只有州县两级,不像两宋时候在路这个级别上有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使司诸多官衙,所以唐朝的县令在权柄上比宋明的知县要重的多,还真不是平庸之人能够担任的。

“对了,岳父大人,八日后官寒食,曲江芙蓉……”

崔信拉长了脸等着李善继续往下说。

“小婿是陪昭德、稚圭去的。”李善忍笑解释道:“也未必是为了相看的,十一娘大半年都未出门,不如乘此机会出去踏青?”

崔信都懒得吭声,再过十几日就要迎亲了,女儿还去相亲大会作甚?!

但顿了顿,崔信提醒道:“既然你要陪稚圭去,那就留点神,二郎也要去。”

崔仑的妻子出身赵郡李氏,不过在武德六年初病逝,之前裴世矩曾经想以族女许之,崔信犹豫再三还是回绝了。

崔信的意思很明显,都已经做出选择了,那就没必要在这时候为次子择媳……提醒李善一句那是因为一方面崔仑什么都不知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崔信怕次子被算计了。

李善满口答应,对他来说,两个舅兄只要不闹事,以后日子还是挺好过的……李善心里有数,只能能李世民能入住东宫乃至登基为帝,自己肯定是要韬光养晦的,这些年自己也出尽风头了,后世不管是刘昫编纂《唐书》,还是欧阳修编纂《新唐书》,给自己立传那都是铁定的。

所以在贞观一朝,只要自己韬光养晦,李靖、李绩、程咬金都足够给力,自己也不染指兵权,那身边的人基本上都会鸡犬升天……在这方面,李善还是信得过李世民的。

自己对贞观一朝的情况可比武德年间记的清楚多了,拼音小本本上也记的清楚,只要避免那几个坑,一定能妥妥的。

李善越想越多,思绪渐渐放飞,高阳公主那是个大坑,不能碰,太子、魏王夺嫡那是决不能掺和的……估摸着等李世民登基,自己这个魏王的头衔怕是没了,赵郡王李孝恭在贞观年间被改封为河间郡王的。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那位现在应该已经学会走路说话的小萝莉武则天。

嗯,等秦王入主东宫,武则天的老爹也差不多要挂了,武则天与她老娘都被扫地出门,到时候自己要好好调教调教……实在不行到时候让长子吃点亏,不过女大三抱金砖,大不了多抱几块。

崔信的眼神有些古怪,对面女婿脸上的神色……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时而深思,时而皱眉,时而诡笑。

“郎君!”

远处传来的通报声打醒了李善的遐思,“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