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初唐峥嵘 狂风徐徐 1779 字 1个月前

杜如晦低声问:“何以见得?”

“还记得曹船佗吗?”凌敬摇头道:“此人先后为刘世让、高满政旧部,马邑失陷,此人被突厥生擒后放回。”

“反间计?”杜如晦心思敏捷,立即想通了全盘,“李高迁、襄邑王诬告宜阳县侯!”

长孙无忌阴着脸接口道:“既然如此,那襄邑王的把柄就握在了东宫的手中。”

“所以,适才凌公提及,襄邑王或被东宫所胁。”

其实凌敬从李善的信中已然知晓,曹船佗差点成功的将刘世让拉下马,很大程度来源于李神符、李高迁对刘世让的恨意。

但问题是,刘世让一战洗刷污名,那李神符、李高迁就很有可能背上暗通突厥,陷害大将的罪名……至少是嫌疑。

如果说之前东宫那边还被蒙在鼓里,但现在肯定是知晓内情了……李善已经向李高迁交过底,甚至给李高迁出了馊主意,让其主动辞官,那这个锅只能是李神符来背。

李神符肯背这个锅吗?

河东道行军总管兼代州总管,这样的权力……放眼天下,封疆大吏中,也就赵郡王李孝恭能勉强相比。

不肯背这个锅,那就很可能被东宫所胁。

这也是凌敬心里发愁的原因,李善为了代州,为了马邑,为了雁门,太过弄险……几乎是将李神符逼入太子麾下,然后希望借助秦王府这边将李神符驱赶出河东,至少代州不能受李神符的直接管辖。

长孙无忌低声道:“如今殿下亦知此事,或能……”

李世民沉吟不语,自己也以曹船佗之事胁迫李神符……有成功的可能吗?

还来得及吗?

第四百四十四章 密议(下)

这样的建议……李世民侧头看了眼凌敬,后者很明白其中意味,摇头道:“怀仁未在信中提及,不过苑君璋受招抚,麾下多有知晓曹船佗被突厥生擒之事。”

“决计不可!”杜如晦朗声道:“太子或能笼络赵郡王、襄邑王这等方面宗室大将,但殿下不行。”

李世民微微点头,宗室将领中,李道玄、李神通都是自己的铁杆,任城王李道宗先后在自己麾下参与柏壁之战、洛阳虎牢关大战,也颇有渊源。

赵郡王李孝恭、襄邑王李神符向来中立,只忠于陛下,甚至因为太子之位略略偏向东宫。

而这两位也是如今天下唐军将领中最有实权的两位。

真正算得上东宫门下的只有庐江王李瑗,这位……比李神通还要差劲,刘黑闼二度起兵,弃洛州而逃的就是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