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他的那张网快要编织完成了。

虽斯山然传信来,他们出发至江宁那日时,郭大将军已率军携带巨幅物资返回青州,推算日子,许是明日抵达。

因此他这边显然需快些完成,否则给了漠北可乘之机倒是将局势复杂化了。

但是正如方才思索的原因来看,他还需拖一拖。

“殿下,恕臣冒昧。机关可行否,臣弟也不知晓。”李执倒没把方才的气现在便发泄出来,将江誉推荐到李珏面前,道:“机关之法臣弟已与这位匠人誉先生探讨过,斗胆让先生详说。”

换上了人皮面具的江誉,行过礼后,按照要求换了一种口音,递上了图纸,“回禀太子殿下。时间紧促,民建议您分工。”

“一小队人马打造民设计的机关,一小队人马随民在这天门关下游处将淤积泥沙清理,一小队人随民巡查放置机关的最佳地点。”

李珏紧蹙眉头,谨慎问道:“按照誉先生所言,这一切需耗时多久?”

前世耗费两个月。

“两个月。”这已经是江誉计算的最快的法子。

再过两个月,西部将迎来秋季,意味着干旱会更加严重。

这也意味着父皇教给他独自完成的第一件大事,他作为太子带领这么多人来解决天灾一事需要耗费这般久。

“两个月能成功吗?”他继续追问。

江誉犹豫道:“民尽力。”

还不一定稳妥成功!届时百姓怨声载道,若是传出旁人觉他这太子德不配位该当如何?!

李珏压抑下怒火:“可还有其他法子?”

江誉也按照李执教好的说辞,犹犹豫豫,支支吾吾地边说边提示着。

李珏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将流向天门关另一条分支亳水给改道。”

“是的,殿下。那是最快的法子,耗时半月即可有所小成,届时可缓青宁州的旱灾。不必使西部一年四季干旱。但是……”

江誉的话由李执补充道:“殿下,您也清楚,若是改了水道,亳水下游的梧州良田可能会有缺水之情。”

“梧州有几处水库?”李珏对这弯着腰候在后面不敢说话的芜镇县丞问道。

“回殿下,因亳水浇灌不曾缺水过,而且虽咱们处于中原,但雨水充沛,所以据下官所知,梧州只有一处大水库。”芜镇县丞答。

仅有一处水库?

意味着若是改了水道,遇上了雨水不充沛之时,该当何处?

届时一样百姓怨声载道,殊途同归。

李珏虽是懵懵懂懂被高皇后与高相扶持上位,但历经这般久,他贯是学会趋利避害。

看着滚滚河水自西边流去,李珏做出了决定。

“先按照誉先生的提议来,孤会吩咐下去,着工部全力相助于你。”

“至于改水道一事,让孤再思虑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