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但如果你们承诺未来三年内投资达到一亿元港币,我们珠城会协调省里在三年内修一条直达鹏城的路。

这样货物可以经由鹏城北上,在路修好之前,政府会额外增加补贴给你们。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无论鹏城给你们的条件有多优惠,我们珠城只可能更优惠!所以,希望夏总你考虑考虑。”

听完条件之后,夏炳严没有第一时间拒绝,秦如意若有所思。

郑长平见状开始打博取同情的感情牌,“说实话,我们这里招商引资挺难的,你们是唯一过来的港商,也是我们珠城为数不多的机会。

这一路过来,想必二位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的发展确实不如鹏城。不过有弊就有利,对你们公司来说,我们这边的工人工资水平要更低,你们的成本可以更低。

不过即便是低,能让大家都有活干拿到钱,你们就是我们珠城的大善人!鹏城也许不缺港商,可我们这里是真缺你们这样的港商啊!”

夏炳严不可能因为几句好听话就轻易改变主意,他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道:“我们会慎重考虑的。”

他一点儿口风都不吐,而且也没有追着问额外的补贴是什么。郑长平和王书记他们都是聪明人,所以感到有些失望。

秦如意见状转移了话题,开口说道:“我看昨天的特产不错,珠城又靠海,如果是为了给百姓创收,其实可以考虑发展一下特色农产品的开发。

比如,昨天那些鱼干、烤紫菜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卖到全国其他地方。”

她是觉得珠城的领导也挺不容易的,所以才会提这个建议。想要致富,办法很多,即便不招商也可以有其他办法。

“哦?还请秦总多指教。”

郑长平觉得他这感情牌应该是起了那么一点儿作用。

“指教谈不上,只是突发奇想。”

秦如意大概说了一下所谓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可以由政府协调组织有意愿的百姓根据公司的需求进行水产养殖或者海捕,企业负责定点收购加工销售。

这也算是靠海吃海,还能让其他不靠海的地方也能吃到海。而且这种食品加工企业的投入没有那么大,百十万就能开个厂,可以考虑鼓励一下当地有资金的人投入。”

海边的海货真的不值钱,卖到其他地方还行,关键是没有那么好卖!

王书记想了想问道:“那依秦总之见,哪种海货比较有销路?”

说到这个,秦如意熟悉,她比较喜欢海苔、鱿鱼丝之类的零食。

“很多。比如海带、紫菜、鱿鱼之类的,经过深加工应该都会有不错的销路。”

王书记点点头,居然直接说道:“秦总你看这样行不行,刚才你也说了这种投入不大,要不你们投一下试试?主要是我们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加工。

这样咱们可以先合作一个小的,如果合作愉快,相互了解之后可以有更多合作。”

郑长平见状也连忙添把火,“是啊秦总,不瞒你说,我们这边真有海带和紫菜的养殖户。如果能打开销路,不仅这些养殖户能赚到钱,也会有更多人加入养殖队伍。

当然,你们公司也能赚到更多钱,何乐而不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