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通是不可能的。

午后阿四照常去刑部晃悠,观摩大小官吏处理事务,空余时间和年轻的小官吏一起喝茶点心谈天,正天南地北地聊着,不知道哪个人先说起家中小郎参选太子的采选事宜。

这话炸开一锅,人人都说起家里小郎的准备来,话里话外很是不赞成。

只有阿四一脸茫然:“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

就有聊惯了的小吏给解释:“太子殿下年二十八无子,上下官员都以为是东宫的美人不能讨太子殿下欢心的缘故,纷纷上书请陛下为之择美。昨日陛下已经首肯了,说是要在太子殿下三十岁之前选良家子,不光给太子殿下,还要给诸位亲王、以及郡王、嗣王们一并安排。掖庭处已经开始准备采选了。”

太子不近男色专注政事已不是新鲜事了,因身份尊贵,久久无妊,明面上也无人敢将缘由安在太子身上。但私下不免有些议论,或是猜测太子有磨镜之好、或是身体不便。

但是,这种担心落到纸上,必然是东宫美男不得力,不能引太子临幸。

阿四挠头:“那也是太子阿姊,怎么就关联到其他亲王身上了?”

“或许是陛下认为宗室子嗣应当更加繁茂吧……”

接过无法深入展开的话题,官吏们说起这次的选拔对象:“宰相们都说是从前选的男子身份不够尊贵,品性不够出众,这次要在五品以上的官宦人家中采选,所有十五岁以上的适龄未婚的男子都在其中。听说已经有明意,不许在近日许婚逃避采选。”

“这意思是出身越高越好吗?”阿四戳戳碟子里的糕点,不期然想起弘文馆里猛然少去的人。

“大约是吧,就读的学馆越好、才学越出众,应该会更容易被选中。”小吏也很迟疑,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

于是,阿四抖露了弘文馆里突然被更换的男学生一事,对此深感不满:“这些人不会是为了躲避采选才退学的吧?这不是欺君之罪么?”

能就读弘文馆的都是王侯高官之后,小吏不敢妄言,尬笑道:“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参选,才退学准备了。”

太子后院的位置也有裁撤,去除了原先的太子妃、良娣、良媛,只留下正五品承徽十人、正七品昭训十六人、正九品奉仪二十四人。旧日的东宫宜春院美人占去半数昭训、奉仪,留下的还有二三十位置,加上各大王府的空缺,眼看皇帝意思是打算一次性排满了。

这一手足够狠,足以将下一代男性核心继承人抄底半数。

可能别人也瞧出了皇帝陛下懒得遮掩的本意,这才乖乖将女儿们推向人前。只要入学弘文馆,家族没有谋反牵累,前程几乎是铁打的。这一退,那些小郎回头就要去和千军万马争独木桥——科举。

再把科举的口子收紧,一松一紧之间,漏出来的都在皇帝的掌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