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娘往窗边坐了,应该透过糊纱的窗看见了姬宴平的身影,但声线依旧平稳:“我记得你之前不喜欢尤二郎,觉得他很奇怪。现在我要和你说的就是,你不要学尤二郎,只要你从始至终的诚实乖巧,你会平安幸福的。害人终害己,你要切记。切莫辜负了阿姨教授你织布的好心。”

“嗯……”曾小郎似乎还有些话想说。

但曾大娘出言结束了今日的谈话:“人活的太清闲,才会有这许多的心思,你现在就去织布吧,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纺纱织布的声音响起,曾大娘自屋内出来,绕过门上的竹帘,她歉然一笑,左臂展开示意姬宴平先行一步。两人一前一后走到二门附近,听不见织布机的声响才停下脚步。

曾大娘先告罪,才道:“小男孩总有些漫天的心思,还请大王恕罪,”

既有现成的纺线和织布技艺,又有曾家主动奉上的功劳,姬宴平已然忘却了先前种种嫌弃,笑容也分外真诚:“原是我失礼窃听大娘与令弟谈话才是,且男孩天真烂漫些才可人疼。”

只这一句,曾大娘就知道事情成了,也笑道:“若小郎能得大王一分垂怜,已是满门荣耀的好事。”

两人携手往外走,半句话也不提方才屋里屋外的尴尬,说起曾小郎的趣事。

其他的都好,只一点让姬宴平听了讶异:“令弟竟然年方十三?这未免太小了些。”哪个好人家看得上十三岁的小男孩,再乖巧也是不成的。

曾大娘便笑:“再过一个月,生日之后就是二七了。”

姬宴平可记得自家妹妹阿四对幼龄婚娶的敏感,不由道:“还是太小了些。”

曾大娘说:“男孩子是见风就长的,大王不必忧心。小郎虽然年幼,手中纺线织布的技艺却是练了数年,男孩在这个年纪最灵慧,寻常织娘都赶不上他灵巧。”

曾小郎是带着吉贝的相关技术来做陪嫁的,这些东西只要曾小郎教给宋王府的人,之后便是宋王的功劳。至于曾小郎本就是年龄越小越好,外人也信不得这样一个小郎会知道吉贝的用途。

姬宴平却不是好糊弄的:“大娘,这事哪个做不得,何必非塞一个小郎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