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过好在,他终于可以走门进去了——青总管给了他一块腰牌,还带他去几名侍卫那露过脸,以后,他只要通传一声,便不用再翻墙钻洞,可以走侧门了。

贺欢觉得自己有必要感谢一下那两位公子,思考着回头当送一份礼物才是。

正好,今天阿萧帮我请了病假,不用去军营,可以去吓、咳,去见见小公子们……吧?

-

与贺欢的一点小爱好暂且不提,萧君泽每日还是起早贪黑,认真巡视着襄阳这几年来的变化,调整着新政策。

这四年来,襄阳的发展非常迅猛——在度过了原始的积累阶段后,熟练的工人、机器、稳定的供应链,会飞快积累出更多的资本,而资本一旦开始扩张,便会如洪水一样将身边的一切都席卷奔流进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人为了多赚些钱,有三条路:压榨工人、提高效率、降低原料成本。

襄阳在先前招开的小会议上,给各地分配了大量的用工名额,每地都有乡老的有这些后台支持,他们天然抱团,这里的工坊也不敢压榨太多,便更多在提高效率和降低原料成本上想办法。

草原羊毛在这些年的搜刮下,已经到了产量极限,毕竟草场就那么大,再多只会把草场啃坏,哪怕向西域、河中等地收刮,但毕竟太远,成本下不来。

而很快就有聪明人想出新办法——混纺,羊毛、兔毛、生丝、熟麻、只要是能扯线的,都被他们试过一轮,在这一轮的试验中,几乎每个工坊都有自己秘密的混纺技术,每种原料的配比、流程的修改,几乎一天一个模样。

不只发如此,以有纺线织布同时进行的织坊,如今已经开始了更进一步的分化,有至少三十家的织坊已经完全改成了纱坊,他们只提供纺好的纱锭,不再进进织布。

而织布的工艺、面料,甚至染色、提花,都已经开始进入分化期,围绕着这座城市,这里开始孕育出一个巨大的纺织业集群。

他们对改进工艺、发明新的配方有着几近疯狂的执着,在这里,无论男女老幼,只要有着一手高超的技艺,便能住上大院子、每日有酒有肉,被人羡慕追捧。

纺织业的兴旺发达也带动了机械、钢铁、河运的飞快发展,成为了襄阳的工业引擎,吸引了巨量人口,而源源不断地人口,又催生了玻璃、药品、书籍、报刊、书院的发展,由此循环往复。

“……这就经济的力量,”一边巡视,萧君泽一边给崔曜讲解工业中的发展路线,“有这个优势在,只要保持住,便会和其它城市拉开更大的距离。”

“……原来如此,主上,给您说件趣事,那北朝每每派人来观摩学习,还花大价钱,想把这里几座在织坊迁到洛阳,”崔曜忍不住笑道,“但耗费了几亿钱,那些织坊,却没有几个活下来,都是没有两年便倒了……”

先前北朝的丞相高肇想要学习,为此还给那几个织坊家族给定了一个下品士族的出生,那些家族起于微末,一听能成为士族,哪里还有分毫犹豫,就怕晚了一秒朝廷变卦,当场就收拾包袱去了洛阳。

但是本地的织户却是不愿意去的,他们为此多给了一大笔钱,带了少量织户去洛阳,但一两年不到,他们的产品就被襄阳的同类替代了,失去利用价值,高肇觉得颜面无光,不用他开口,没几日,这几家人便被找了理由治罪,成了高家的家奴,家财也尽没入人手。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先前那些羡慕此行,还向洛阳送礼,想要也混个家族的织坊们,便再也没提这事,连交税都不用去催了。”崔曜道,“这事还上了小报,成为襄阳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萧君泽点头:“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一环,他们找不到更好的,便只能留在这里。”

“留下也不容易,”崔曜幽幽道,“如今想要落户襄阳太多,鱼梁洲早已不堪重负,我将一部份迁到北岸的樊城之下,结果不但没有疏解掉,反而让樊城那边地价上涨,许多本地小民被强索土地,这半年,折腾死我了。”

“虽然折腾,但这点小事,必是难不倒的阿曜你的,”萧君泽夸奖道,“我最放心的人,便是你了。”

崔曜心情雀跃:“主上过誉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又到了农院,如今的农院又扩大了数十亩,几乎有一望无际的试验田,原本稀少的玻璃棚数量多了十倍不止。

贾思勰早已等候多时,看到主上过来,整个人都洋溢着愉悦,他其实很年轻,但打扮得十分朴素,麻衣短葛,戴着竹编的斗笠,看起来和地里农人别无二致,一点都看不出是襄阳的顶层人物。

“主上快来!”贾思勰一看主上来了,立刻伸出手,“此次出使西域,可带回来了一个大大的好东西啊!”

“哦,让我看看。”萧君泽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这次带回来了不少好东西。

于是贾思勰几乎是小跑着,带萧君泽去看了一处玻璃棚里的植物。

那是一片半人高的绿植,枝叶粗大,青碧的叶子里,偶尔伸出一两个枝条,结出雪白如云的丝絮,远远看去,像是积上了一团团白雪,美得让人心动。

萧君泽心里一喜,走上前去,伸手摘下一个棉桃,细细地将这刚刚炸开不久,果蒂都还是青色的棉花摘了出来。

贾思勰轻嘶了一声,感觉那一摘把他的心都掐了,不停滴血。

“短绒棉……”萧君泽看了看丝絮的长度,有些遗憾,如果是长绒棉会更方便纺织,不过,那得去美洲大陆找了,先还是不要想那么远,太平洋的风可不是那么好过去的。

“这是西域的白棉,”贾思勰感叹道,“听说汉里便已经传入西域,只是一直没流入中原,这丝棉中虽然有籽,但使用起来实在方便,不但温暖,还能极易纺织,如今各大织坊每天每夜地守在我院外,就想要早点拿到这棉,研究如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