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萧君泽拒绝,他轻笑着抱起乖巧又好奇的大儿,问道:“狗砸,爹爹这样叫你是不是更亲啊?”

大狗砸流着口水,用力扯他垂在耳边的发绳,发出了意义不明的叫声。

二狗瞬间不满意了,也不要手里好不容易抢到的虎娃,两爬一跑地抱住父亲小腿,愤怒地要求同等待遇。

于是萧君泽一手一个,把两个团子抱在怀里,两个小孩纷纷伸手去摸他的脸,想要亲他一脸口水。

萧君泽两手无法反抗,被扯了脸后感觉抵抗不住,立刻把他们放了下来,还得把他们从身上扒拉走。

大狗二狗都不满意了,叫着爹爹。

萧君泽虽然已经没有第一次被叫那么惊喜,但还是感觉到了贴心,于是上前把玩偶捡起来,塞在了老大怀里:“乖乖玩啊。”

一边二狗不满意了,立刻伸手去抢。

老大于是和他滚成一团,两个小娃你打我我撞你,萧君泽看得津津有味,道:“看看,大狗战斗力也不低啊,能和他弟弟打个不相上下。”

谢家舅舅和青蚨终于忍不住了,冲上去,一人一个,把孩子抱开,并且纷纷从身上不知哪里拿出好几个玩偶:“不打了不打了,看,这有更好玩的。”

但两个愤怒的小孩纷纷扔掉了这些玩偶,他们就认准了开始那个。

萧君泽在一边笑道:“你们不懂,小孩子,就是要抢到得,才喜欢。”

对面二人大怒,联手把自家皇帝陛下赶了出去,自从他每天来这里,两个小孩子就要闹起来,这不是没事找事、影响兄弟和睦么?哪有这样当爹,当父皇的?

-

萧君泽被赶出来后,也觉得今天的父亲陪伴任务玩成了,于是又回到自家书房,开始处理公务。

南朝的政务并不少,但大多是尚书省已经处理过的,他需要把握的,是将领的升迁、军队的调拨,每年国库钱粮的分配,这些都已经提好了意见,他需要的只是盖章就可以了。

但让他郁闷的是,原本他是想要削弱自家皇帝的大权,但如今,他的权威却好像更大了,满朝文武,从东吴到西蜀,从草原到南海,似乎都认准了他是一个有为之君,将南国治理得蒸蒸日上,国势日隆。

天知道,他其实什么也没干,就是按部就班,不折腾,不兴兵,不加税而已。

对此,萧衍的看法是:“古往今来,能不兴征伐、不兴土木、不兴享乐,知人善用,便已经是少有的明主了,将来入太庙,也能得个‘文’帝。”

萧君泽不置可否,他对这个毫无兴趣,文的武的又怎么样的,还不是要后人评说,盖棺都不能定论,谁能知道,在两千年历史里,公认的残暴的秦皇汉武到了后世,最后成了千古一帝。倒是在当时人眼里,保住南宋国祚的高宗,反而评价和他的父兄齐名呢?

萧衍看陛下似乎又在走神,无奈地轻叹了一声,陛下总是不喜欢理政,但国之大势、方向却又能从细微之处查出端倪,加上各地宗室,早就被萧鸾杀得差不多了,如今皇权反前所未有的稳固下来。

世家大族都忙着的开垦岭南之地,种蔗出海,还有推广那从襄阳而来的两季稻子,高层的权利分配才刚刚过去六年,老人未故去,新人未长成,加上修法之后,朝局也十分稳定,私下里占田拓地的小小波澜,也影响不了朝廷大局。

这种无为而治,正是萧衍以前梦想追求的,如今骤然得到,反而有种隐隐的不真实感。

回想这一路,陛下举重若轻,也不知他什么时间才会起兵,完成一统南北之业,将汉人沦陷了两百余的江山,从胡人手中夺回。

想到这里,萧衍工作的更加努力了。

……

萧君泽自然不知道自家最倚重的萧尚书心里弯弯绕绕。

他在看从襄阳寄过来的信。

先打开的是崔曜的书信,飞鸟虽然传消息最快,但那是紧急消息,内容有限,而襄阳汇聚过来的消息,才是最完整的——足足有一本书那么厚,信里汇聚着南北朝各地的物价、天灾、人事,还会把相互印证,比北朝皇帝知道的还多。

毕竟襄阳总纳八方来客,消息最为灵通。

崔曜在正文里习惯性地问安后,便说起襄阳最近扩大的产业,如今襄阳的原材料除了羊毛外,正在向南朝转移,因为北朝的矿、盐、毛料、甚至于过河费,都在持续上涨。

原因是如今西域丝路通商,洛阳依靠丝路之财,加上坐拥襄阳、草原行商要害之利,开始重商轻农,全国上下,都崇尚奢华,尤其是玻璃,几乎北方世家人人都有花房,不种菜蔬,而是种着各地奇花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