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那怎么一样,”贺欢平静道,“若不细细记录,两相对照,要么驿站不堪重负,要么花钱如流水,你们以后就知道这些的好了。”

“就是!”一个倒汤的年轻人笑道,“如今这靠这驿站,咱们村里的人都能赚不少钱,养的猪、种的菜,都送这里来了,家里日子也过得快活,过年还能吃下一些下水。”

贺欢喝着汤,没有接话。

“哎,校尉,您看这小猪多好啊!”这时,一名军卒看到一个赶着七八头小黑猪崽、走在驿站里喝茶的的老汉。

“这猪条不便宜吧?”旁边倒汤的年轻人大声问道。

“猪条,三分利,喜欢就借,不喜欢老汉卖去别处。”那老汉大声道。

“什么是猪条啊?”属下问。

“小猪很贵,有的人家买不起,但又想养,便找人借小猪去养,养大了把猪还给猪官,一边得了肉,一边得了积肥。”贺欢答道,“还可以卖些钱,这就是猪条。”

“不错,”那驿从笑道,“也不是整猪全还,猪内脏、猪蹄、尾巴、排骨还是可以留给咱们的,有时候要是运气好,配上了种,生了小猪崽,咱们也可以悄悄留下几只,便能自己养了。”

“对啊,还有牛条、羊条!”旁边有人应声道,“好多没钱买的小牛犊的,便写下借条子,又能把牛养大,又能役使,养羊的得些羊奶,付给城里和路边的商人,都能让家里好过许多。”

贺欢问道:“那要是养死了呢?”

“死了当然是立刻给我还回来啊,万万不能自己吃了,否则要赔的,”那驱来小猪的老汉倒是耳尖,“当然,若有钱,这小猪也卖,猪条挺麻烦的,要不是朝廷里吏者愿意赔偿,加上乡里乡亲的,我还不弄这麻烦呢。”

“可要是有人吃了小猪,又不还钱,那该如何呢?”一名士卒忍不住问道。

“呵,那跑得了人,跑的了地么?”老汉嘿嘿一笑,“到时上了红名,朝廷说好的新开荒的土地三年免役,可就不免了,真有人敢如此,那我也就认了!”

“不错,”旁边的驿从也补充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家上了红名,后边村里交粮可就排队到后面去了,粮放久了水干了,交粮可就要多上一斗呢,咱们能骂死他!”

“哇,这可真是德政。”旁边的属下是怀荒人,一时惊叹道,“要是草原也能如此,咱也不至于来军中啊。”

贺欢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有这襄阳城,别说拿猪条了,你就问问这老汉,敢不敢把猪放到这路边来。”

属下还未回答,那老汉已经大笑起来:“军爷说的是,若没有刺史大人,老汉这小猪才出村子,怕是就连老汉一起,都让人抢了!”

一时间,驿站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在这天寒地冻里,也都是快活的气息。

第201章 如果你再待下去

就在贺欢一路北上时,在襄阳城温暖的宅邸中,萧君泽也有些困倦地关上文书。

他正要喝一杯茶来提神,青蚨就在一边小声道:“你已经喝了三杯茶了,若是困倦,便歇息一会吧……”

萧君泽不由微微皱眉,他要是不喝,是真的很容易困啊。

“要不,您先去休息,这些事情,本就是崔曜的责任……”青蚨一边心疼的自家陛下,一边心疼自家小太子,“您不是说了,早些睡,长得高么?”

萧君泽无语道:“我都十八岁了,已经不指望长了,再说了,这到了年关,不帮崔曜一点忙,我担心他会猝死啊!”

到了年末,襄阳城便会审核一年的各种收支,虽然崔曜已经召集了庞大的财务审核团队,并且改进了记账手法,但没有计算器,只有算盘的情况下,这样的工作强度还是大了些。

崔曜已经连七天睡在的官署里,他岂能袖手旁观。

他还要起草最近新的法条。

青蚨看了几眼,有些不理解:“这借贷之事,本就不是正道,为何还要设立法令,还要在召集各地三老来——咱们直接把法令发出,不就可了么?”

“哪里不是正道了,”萧君泽微笑道,“你仔细想想,若没有那些小额的借贷,襄阳能那么繁华么?”

青蚨不由笑了:“这些不都是您弄出工坊,才能汇聚南北之财么,与这些借贷有何关系?”

萧君泽笑了笑,没有回答,心里却有些想念。

这个时候,如果是那狗子,应该可以拿去当一个考题,让他交一篇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