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除此之外,孙子柏还要将冷美人带上。

这一点孙子柏解释的时候并未涉及自己,他只是告诉苏瑾言,冷美人疑似药人,他捡到的时候冷美人就是痴傻的,但宁大神说过他是从小被毒药喂大的,他之所以变成这幅痴傻模样很有可能也是中毒造成,所以带到南疆说不定能解了他身上的毒,让他恢复清明。

苏瑾言对此毫不怀疑,况且他本身对冷美人就很有同情,若是能治好他,苏瑾言自然没有意义。

于是一群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苏城,前往南疆的圣子山。

孙子柏虽然知道剧情,但这一次的凶险却一点没有减少,因为原著里匡义军余孽没有孙子柏的推动,他们是在后期才出现的,当时侯府已经覆灭,孙岐山也被诬陷成反贼被斩杀,西南都已经落入男主萧亦焱之手,这时候的匡义军余孽才跳出来,戏份不多,他们完全就是萧亦焱登基之路最后的那块垫脚石而已。

原文里他们冒头的地方就是侯府覆灭之后的苏城,所以别说他们藏匿的具体位置,就连他们分藏两地都是孙子柏自己分析然后跟老侯爷一起推算出来的。

另一边,就在孙子柏等人悄然前往南疆的时候,西南,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也悄然离开了边陲,他们的目的是蜀州与临州交界处的那片山,山下有一个峡谷,是蜀州通往临州的必经之地,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那片山上占山为王,然后劫下经过峡谷的所有货物输送。

这五百个人身着便装,他们连夜离开的边陲,身上没有任何属于军队的痕迹,甚至就连他们脸上都看不出多少军人特有的痕迹,尤其是领头那个看起来不超三十的男子,高挑消瘦的脸上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胡子拉碴头发散乱,脸上也是脏兮兮的像是很多天没有洗脸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土匪头子。

可谁能想到,这人不仅不是土匪,还是正儿八经的孙家军将领,他便是四十万孙家军统帅的亲儿子,孙小东。

作为老大都是这幅吊样,他亲自挑选的五百个小弟自然也都跟他一样是刺头,是军队里那些个跟他臭味相投又吊儿郎当不像兵的刺头们。

你猜怎么着,最是看不惯他这幅死样的亲爹,竟然让他去当土匪,带着兵去当土匪,还让他打劫,真是离了大谱了,太阳打西边出来呢。

孙小东从出生就没见过孙岐山,身为一个庶子,他的一辈子似乎从未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且一个庶子无关紧要,就连他这个名字都是他那可怜的娘亲随便取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刚好在东边,没文化的娘亲便叫他小东,于是他的大名森*晚*整*理就成了孙小东了。

不过孙小东对这个名字倒也无所谓,毕竟这跟大哥那个庶长子的“孙大勇”也没多大区别,只是他这个庶子却很是叛逆,小时候他就格外调皮,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好几岁了,见到一个高大壮硕的男子在侯府乱走,他想都没想就捡了跟棍子往亲爹屁股上怼去,结果棍子还没碰到他就被孙岐山转身提小鸡一样的提了起来。

第二次见到孙岐山他已经十三岁,他当时刚好跟孙成建在侯府的练武场上耍长枪,孙成建比他大了好几岁,且这人稳如老狗,他却有些急性子,于是越打越急躁,最后他为了取胜干脆奋力将长枪扔向了孙成建。

年仅十三岁的他,单靠臂力将一根十公斤重的长枪扔出去二十几米远,孙成建都惊呆了。

他第一次在孙成建脸上看到这种表情,当时就得意得不行,于是抖着肩膀放了不少厥词,事后他才知道,苏成建之所以震惊的张大了嘴巴,那是因为看到了他们几年不见的亲爹又回来了,且就站在他身后。

那次之后他就被带到了西南,一同被带走的还有孙成建。

显然,比起他这个桀骜不驯吊儿郎当的庶子,孙成建那样的才是一个合格的庶子,否则他们一同来的西南,也不会人家都坐到了掌兵十万的大将军了,他却还是个掌兵五千的副将。

他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孙岐山这是在给他的嫡子培养助力了,可嫡子不是牛批吗,为什么还要让他们低贱的庶子来助力?

他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更加叛逆,他就是个不服管教的刺头,落谁手里谁头疼,老将军们一见一个不吱声,都在摇头,他看着孙岐山那黑沉暴躁的脸就很有成就感,头疼就对了。

然后他就被丢到了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韦大将军手里,孙小东不得不承认,老将军是有两把刷子的,他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不过武力只会让他暂时的屈服,或者说嘴上的屈服,他心里始终不服,且他们手段越是狠厉他越是叛逆,他大概天生反骨。

可孙小东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孙岐山叫到跟前,如此郑重其事的交代他去做一件这么重要的事。

老头看起来严肃又郑重,仿佛在向他托付身家性命一般,他这才恍然发现,孙岐山竟然已经这么老了,曾经那个侯府里乱走的高大壮硕的陌生男子,竟已经消瘦如此,头发全白了,脸上也满是皱纹,他的声音也不如那时候那般洪亮了。

孙小东一时间五味杂陈,他完全搞不懂这老头了,按理说这么重要的任务不应该交给孙成建那个他满意的庶子吗?交给他这个不成器的逆子算怎么回事。

好吧,主要这个任务吊儿郎当的自己显然更合适,毕竟孙成建那虚伪做作的样子一看就不像个土匪,轻易就让人识破了怎么办。

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头才找上他,孙小东心里还是因此而生出一股陌生的感觉来,开心,复杂,激动,又有些说不出的期待,总之,稀里糊涂的,孙小东就已经带着这五百人上了路。

等着吧,他会让老头大吃一惊的,他会让他知道选择自己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事实上,早在孙子柏来到边陲的时候就与老侯爷分析过匡义军的藏匿之处,孙子柏重在理论丰富,信息充沛,但比起孙岐山这个有着几十年实战经验的古人而言,他显然更清楚匡义军余孽会如何选择藏匿之地才是最好,且他常年征战,对大尧的地图清清楚楚,尤其是西南几个州的地图更是印在他脑子里一样,所以在孙子柏跟他讨论的时候,他很快就将孙子柏提供的线索串联起来,两人不断缩小范围,很快就锁定在了那两个藏匿之处。

所以也就是说,早在边陲的时候,孙子柏就已经决定好了祖孙俩人的分工。

南疆的余孽交给孙子柏来对付,临州的余孽则由老侯爷这里想办法,但,祖孙两人都只能是秘密行动,尤其是老侯爷这里,既不能让京城察觉他的动作,更不能让临州的余孽察觉,再考虑到临州的地理特殊情况,以及临州与蜀州接壤之处的那个必经峡谷,老侯爷当即就想到了一招截断粮草以将余孽逼入绝境的办法。

孙子柏听完也是拍案叫绝,实在是这群逆贼没有选对地方,临州地广人稀好藏匿大量军马是不错,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赖以生存的粮草也必须从蜀州运入,而蜀州与临州接壤的那个必经大峡谷,分明就是这群余孽的咽喉啊,只要控制了粮草就是捏住了他们的咽喉。

当真是妙啊,但关键的问题就是派谁去了。

孙岐山必然是要排除在外的,五大将军楚湛得往南疆协助孙子柏,那就只剩下四位,但孙子柏觉得这四位没一个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