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顿了顿,不经意地道出此行的目的:“可三项提名对电影的帮助不大,我更希望在接下来的柏林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哈维眼角抽动两下,他就说吧,这鱼肥了,饵料太小是钩不住的。

倒是凯文和罗伯特眉头微皱,两人虽然在好莱坞权势滔天,可在奖项运作这方面还真不如哈维。

或者说,以他们的体量,独立电影界根本没有华纳和迪十尼的生存空间。

这也是他们看不透徐嘉的地方之一,明明商业片做得好好的,不追求全球化就算了,怎么还一头扎进了电影节这种鸡肋上?

没错,在他们看来,电影节真就算是鸡肋,哪怕是奥斯卡也顶多算个鸡屁股。

如果在票房十亿美元和奥斯卡最佳电影上去做选择,不,哪怕是票房两亿美元,他们也只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因为奥斯卡最佳电影能为电影票房带来最高的涨幅也就几千万。

“这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是?”哈维问道。

“保罗·范霍文,荷兰的导演。”徐嘉说道。

他来之前做过功课,这位导演虽然是荷兰出身,但投资大多来自美利坚,也更多在美利坚电影圈厮混,以限制级电影著名,料想哈维应该不陌生。

“《本能》的导演,那我知道了,去年他的作品《她》还获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我们两个算是老朋友了。”

哈维神色变得轻松起来,保罗范霍文在独立电影圈同样赫赫有名,两人有过不少接触。

“是么?我还通过韩三平导演认识了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之一的王权安导演,若是再加上保罗这个评审团主席的话,做起事来就更稳妥了。”徐嘉又是装作不经意回答道。

三人眼神齐齐一变,对于韩三平这个名字显然都不陌生。

他们也恍然大悟,怪不得嘉行一个民营企业能在华夏电影市场顺风顺水,果然不简单。

“电影节这一块,我们迪十尼并不熟悉,不过在我看来,那只是失败者的狂欢,只有在主流混不下去的人才会聚集于那里,妄图搏得回归的机会。”

罗伯特的言语尽管刻薄,可哈维脸皮抽了抽,还是没有反驳。

一个是不敢,另一个则是事实确实如此。

独立电影界但凡混出头的人,无不向往着主流电影界,他们有许多人是在主流取得失败,驱逐出去后,才想要重新积累名誉再挤回去。

国内最早的第五代电影人,如老谋子、陈凯哥这些则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