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闻玉絜当时没反应过来,现在却是已经理的差不多了。坐忘学宫肯定是出事了,他的苏醒是个意外,换言之,是校方的错。从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他肯定是回不去了,那校方能够给出什么解决方案呢?显而易见的,最少也是保他和他的小队成员直接进第三轮测试啊!

如果足够幸运,他甚至说不定可以直接跳过考试,要到一个计划之外的弟子名额。

也就是说,他离手机只有一步之遥。

就差一步,可恶啊!沈渊清就这么见不得他好吗?闻玉絜在心中腹诽,早知道大反派会在这个时候回来,那他还读个p的书啊,还不如抓紧时间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呢。

闻皇子怒而掀桌。

而沈渊清……

他一直就坐在不远处的茶几旁,不紧不慢的欣赏了半天闻皇子千回百转的生动表情。说真的,一个人为什么可以有这么多变的情绪呢?在明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死的时候。

沈渊清欣赏够了,才终于出了声:“看来你没事了。”

闻玉絜一下子就像是被扼住了命运脖颈的大鹅,再没了表情与声音,整个人都僵硬在原地,只剩下了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就像是很多年前,他在大启甬长宫道的拐角,差一点就迎面撞上了被他父皇奉为座上宾的渊清上仙。

“知道你是怎么暴露的吗?”沈渊清倒也没有急着动手,毕竟一如闻玉絜的猜测,他还有想问的没有问出来呢。

闻玉絜僵硬的就像是一个木头人,既无法发出声音,又不敢不回答。

但是说真的,他一点都不好奇自己是怎么暴露的啊。他不关心,不在乎,他只想知道沈渊清能不能放过他,或者放过他的家人。

“看来你不想知道,真可惜。我本来还想和你聊聊我知道的公子越呢。”毕竟他扮演他扮演了那么多年。沈渊清缓缓放下茶杯,在升腾而起的氤氲茶雾中,就像和寻常朋友聊天似的,好说话的可怕,“你知道我是谁吧?”

闻玉絜很想装傻说不知道,但很显然这个举动毫无意义,还有可能激怒反派,所以最后他也只是僵硬地点了点头。

“很好,这省了我们不少事。你知道我的,我一向没什么耐心和傻子说话。”沈渊清在闻玉絜面前是完全不打算装了,毕竟还是谁会比闻玉絜更清楚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货色呢?他既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也没有什么优良的品行。他就只是一个卑劣的反派而已。

沈渊清对于闻玉絜识时务的态度十分满意,在对方谨言慎行的安静中,继续不紧不慢地提问:“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找你吗?”

“因为、因为您想知道《道心》的原文?一字不落的那种?”闻玉絜之前就猜过这个方向,只不过因为他觉得反派会搜魂,便没有再继续深入下去。但是,他是说万一,大反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对他这个异世之魂展开搜魂呢?

“所以说还是和聪明人说话省事。”沈渊清对闻玉絜是真的有点欣赏了,说不上来是不是受到了这些时日的影响。他一直在尽力不去回想从蛇尸视角感受到的一切,毕竟他当时人在秘境里,多少也受到了一些血月天罚的影响,整个人都很不对劲儿,蛇尸也很不对劲儿。他现在只想让一切重回正轨。

然后,房间里就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好一会儿后,沈渊清才慢条斯理道:“你在等什么?请开始吧,我在听着呢。”

“我我我记不住那么全的啊。”虽然闻玉絜很怕沈渊清,但再害怕大反派,他也没办法违背自己的废物本质,去一字不落地复述原文。这些能过目不忘的天才,真就不把他们普通人当人吗?!

沈渊清对此好像也并不意外,只是道:“那就把你能说的说给我听。”

闻玉絜不知道反派为什么这么执着于在心魔里已经听过一遍的内容,但还是尽可能搜肠刮肚地开始了复述。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这些话他好像说过不止一遍。故事的开篇是什么来着?对了,是公子越行至千山路遇大雨,冲破了上古的魍魉封印。

对啊,公子越。

这故事一开头就有公子越。

而他就是公子越。

闻玉絜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对原文的了解好像并没有他以为的那么深。至少他不应该磕绊到这般地步。是胎中迷的影响吗?还是……

也不容闻玉絜再多想,大反派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小命,他只能硬着头皮跳过自己怎么都想不起来的部分,生搬硬凑的强行说了下去。等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说完之后,闻玉絜自己都傻了。

沈渊清却还是那副毫不意外的样子:“看来你也意识到了,你的故事里只有我,没有主角。”

从始至终只有大反派沈渊清的一生,看着他从一个人人都可以踩上一脚的北俱罪奴,一路以命相搏,数次濒死反杀,终于成为了天衍大世界人人憧憬的道君,得证长生。他的欢喜,他的怒火,乃至是他最后略显嘲讽的身陨结局。

沈渊清道:“你不觉得奇怪吗?身为全书最大的反派,我竟连主角是谁都不知道。当然,最奇怪的还是你,身为读者,竟也没有主角的视角,只有我这个大反派的。”

闻玉絜能说什么呢?他当然奇怪啊,但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他这才愕然发现,他只有在特别强烈需要原文内容的时候,才会想起来与之相关的内容。好比他想要逃跑,所以知道了析木城的界门会提前打开。也好比他因为被勒氏兄妹抓了,才终于想起了与勒氏兄妹有关的剧情。更不用说后面与坐忘学宫有关的闲笔,都是在遇到之后才能想起来。

换言之,如果不遇到,他的大脑就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会下意识地去规避自己思索与原文有关的内容。若不是沈渊清挑明,他到现在都还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