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离开钦天监,他们买了贡品纸钱,再在杨春月的带领下出城。

离城越远,他们身边的场景就越荒凉。走着走着,白争流心头有了隐约的猜测。

不久之后,他看着眼前画面,知道自己的猜测成为现实。

乱葬岗。

昔日名传天下的二十八将,死后便落到这么一个地方。自己与旁人的尸骨胡乱滚到一处,连只野狗都能将他们从地下刨出、吞吃入腹。

白争流情绪沉郁至极,杨春月倒是态度平平。只见她左右看了看,而后指出一个地方,示意年轻的刀客、剑客过来挖掘。

白争流更不好受。若是寻常情况,已经入土为安的人,怎么能再被从土中剖出?只是师伯的状况,又的确与“入土为安”相距甚远。

“你们怎么了?”

看着两个年轻人不妙的脸色,杨春月倏忽开口。

转而又微笑,“哦,我前面不曾说,难怪你们想错。这个地方下面,是我们的墓碑呀。”

白、梅一怔,“墓碑?”

“对。”杨春月怀念地点点头,“皇帝要杀我们,百姓无法阻止,却也不愿看我们当孤魂野鬼。等到皇帝的人将我们尸身丢来,便有人连夜过来,帮我们入土。”

白争流脑海中浮现出那样的场景,隐隐动容。

杨春月:“不敢让皇帝发现,他们给我们立的墓碑也小小一个。这么多年过去,难怪被土淹没……”

白、梅道:“前辈稍等,我们这就挖来。”

杨春月笑笑:“倒是劳烦你们。”

刀客、剑客一面动手,一面心道:“这又如何能说劳烦呢?”

作为后辈,两人现在做的,是他们早就应该做的事。

在两个青年的共同努力之下,不多时,就有一个墓碑出现在两人面前。

果真就像是杨春月说的那样,整个碑都显得很矮、很小,约莫只有寻常人家墓的四分之一大。上面刻的字也在岁月消磨之中模糊了,只是细细看时,仍能分辨出“二十八将及其家人”的字眼。

大约是看出两个后辈心中难受,杨春月反过来安慰他们:“我们的功劳,皇帝不记得,百姓却记得,这不是大好事吗?何必要难受,来,都给我笑一笑。”

白、梅听着,知道师伯是不欲他们难过,可这种时候,又如何笑得出来?纵是勉强扯开嘴唇,样子也不好看。

杨春月看在眼中,没办法,稍稍退上一步:“这样吧。你们刀法、剑法好,不妨帮我个忙,给墓碑上刻了我们的名字。

“二十八个毕竟太多,难怪当初安葬我们的百姓只那么笼统一写……

“我的魂魄伴着你那刀,也不知道旁人魂魄如何了。是飘去了某个地方,还是已经转世投胎……哦,也可能和我一样伴着争流这兵器,只是力量比我还弱,这才至今都睁不开眼。”

她说着说着,话音一点点变轻,显然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绪。

白争流、梅映寒静静听着,并不打扰。

过了会儿,还是杨春月自己缓过心神,朝两个青年笑笑,说:“不说这些。我来告诉你们他们的名字,你们便来写吧。”

白、梅一起点头。往后,就听杨春月慢慢开口,道出一个个他们耳熟能详、早在各种戏文话本,还有民间传闻中听到的名字。

提到其中一人时,她还额外讲:“凌华将军与你们师父长阳子关系最好。在长阳子追着云虚去天山前,两人不说日日同进同出,也是任你看到其中哪个,另一个就在他旁侧。

“因这个,当初到了天山,听说映寒的师父、师叔伯们名姓中也带一个‘凌’字,我还颇感怀呢。算算时候,兴许长阳子听闻我们出事的消息时已经来不及了,这才拿这种法子怀念凌将军。”

白、梅都曾听说过“凌华”之名,却还头一次知道他与师祖关系如此亲近。如今听杨春月说起,两人不由一怔。

作者有话说: